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胡飚)為進一步提高市民對水生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喚起全社會對水生野生動物的關注和愛護,8月20日,武昌區人大珞珈山街道、水果湖街道工委聯合組織轄區人大代表在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開展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助力水生動物大保護”為主題的代表“三進”活動。
人大代表參觀白鱀豚館。 通訊員供圖
在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館,代表們深入了解了被譽為“微笑天使”的長江江豚,這一僅分布于我國長江的珍稀水生哺乳動物不僅是長江生態的寶貴財富,更是衡量長江健康狀況的“晴雨表”。代表們認真聆聽講解員的介紹,深刻認識到保護江豚對于維護生物多樣性、生態平衡及人類社會的長遠福祉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他們紛紛表示,將與江豚同呼吸、共命運,為保護母親河及其生態系統貢獻自己的力量。
當天,代表們還來到了東湖湖泊生態系統試驗站,參觀了試驗站的基礎設施、科研樣地與實驗平臺,對東湖站在湖泊環境監測、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方面所做出的貢獻給予了高度評價。代表們一致認為,東湖站為地方政府的水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工程提供了堅實的科技支撐,是生態文明建設不可或缺的力量。
武昌區人大代表、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長徐軍介紹: “中科院水生所長期以來一直致力于水生野生動物的研究與保護工作,在水生野生動物保護方面,水生所參與了多項重要的保護項目,比如對長江江豚、中華鱘、白鱀豚等極度瀕危物種的保護研究,此外,水生所還積極推動公眾科普教育,提高社會對水生生態系統保護的意識。”他呼吁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水生生態系統保護的科普教育,共同提升公眾的保護意識。
人大代表參觀東湖站設施。 通訊員供圖
武昌區人大珞珈山街道工委主任李明泉表示,加強水生環境和水生動物的保護是維護生物多樣性、保障生態平衡及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人大代表應當積極參與并發起水生動物保護的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公眾保護意識,通過媒體平臺、學校、社區等多種渠道,宣傳水生動物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鼓勵大眾參與保護實踐,積極發動群眾共同加入到水生動物和水生態環境保護中去,為創造美好環境和幸福生活貢獻積極力量。
未來,人大珞珈山街道工委將繼續挖掘轄區優質資源,充分發揮人大代表表率作用,積極促進對水生動物及其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為水生動物大保護貢獻人大力量,進一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