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胡長幸
通訊員 鄒子聰
近日,光谷企業武漢開目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開目軟件”),發布其最新研發成果——開目三維制造成本分析與估算軟件3DDFC,填補了國內空白,為國內裝備制造企業提供了一款高效、精準的成本分析與估算工具。開目軟件創始人、首席科學家陳卓寧說:“工業軟件沒有捷徑可走,模仿別人是沒有出路的。”
在智能制造和工業4.0的背景下,制造成本的控制成為企業贏得競爭的關鍵。開目軟件總經理寧靜波介紹,3DDFC通過一鍵式智能成本估算,能夠在不依賴詳細工藝路線的情況下,在設計階段即可快速完成零件成本的分析與估算。
3DDFC可以避免傳統設計方法中設計與制造的脫節,使設計出的產品既滿足產品功能的要求,又具有成本優勢,在研發設計、采購、財務、市場等部門的工作場景中均能提供不同降本價值,不僅可為面向成本的設計優化提供參考指引,也能為企業對外產品報價及外協件采購價格提供量化依據。
“運用該系統后,單個零件的成本估算時間由原先的2-4小時縮短至僅需1至3分鐘。在估算準確率方面,最大誤差率在10%以內。”中航工業某所相關負責人介紹,3DDFC上線應用后,應用成效得到所里高度認可。
而在其背后,是開目軟件創始人、首席科學家陳卓寧在漫長周期里帶領團隊堅守工匠精神、敢坐冷板凳的勇氣。數年前,他曾接受過極目新聞的專訪。
上世紀90年代之前,國內工程師設計工業機械產品主要依靠圖板工具,效率較低;國外剛出現的計算機輔助繪圖軟件,價格昂貴,也不符合中國工程師“長對正、高平齊、寬相等”的制圖習慣。因此,國家相關部門開始組織科研單位研發輔助繪圖軟件,掀起“甩圖板工程”。
1990年底,時任原華中理工大學機械學院CAM教研室副主任的陳卓寧帶領自己的學生,在6萬元國家教委博士點基金課題的資助下,開始研發國產自主知識產權的二維CAD軟件。從產品的規劃,到技術路線設計、核心算法、繁雜代碼的編寫,陳卓寧都身體力行,親自操刀。兩年后,陳卓寧課題組的研究成果——開目CAD通過驗收。
1994年,開目CAD在天津動力機械廠第一次開始裝機。從這個節點開始,開目CAD迅速獲得國家相關部門的技術鑒定,并逐漸打開市場,積累了一批客戶。開目課題組從產品到技術方面,開始具有一定的規模,并成立開目軟件中心。
1996年,開目正式成立公司,辦公地點從大學校園搬到武漢東湖高新區新技術創業中心孵化器。時任華中科技大學校長、中國機械領域首位科學院院士楊叔子考察公司后,曾欣然題詞勉勵:開拓進取,目標遠大。
陳卓寧教授是國內最早從事國產CAD/CAPP技術研究的拓荒者之一,后又帶領技術團隊在3DCAPP技術、PLM、MES等智能制造領域不斷推陳出新,曾兩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從創立之初到現在,開目軟件堅持自主創新,研發了一系列自主可控的工業軟件產品,包括開目CAD/CAPP/3DDFM/3DMPS/3DAST等多款產品,開創中國工業軟件發展歷史先河。
隨著制造業信息化走向集成化、智能化,僅提供單一的產品是遠遠不夠的,企業還需具備輸出整體解決方案的能力。
基于此,開目軟件構建了“1+3+X”的產品矩陣,研制出完全自主可控的、涵蓋數字化設計、數字化工藝、數字化制造的系列工業軟件產品,為企業提供產品研發設計、工藝規劃、生產制造一體化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
“在互聯網時代,信息是爆炸的,知識是過載的,熱點是速朽的,而反過來,專注在一件事上,開拓創新、持之以恒的態度和行動,則是最稀少和最珍貴的。”陳卓寧堅定地說。
目前,開目軟件產品已在航空航天、兵器船舶、高科技電子、汽車、工程機械等多個行業得到廣泛應用,服務制造企業超10000家。陳卓寧介紹,近年來已與銀河麒麟、統信、深度等國產操作系統,鯤鵬、飛騰、兆芯等國產CPU硬件,達夢數據庫等眾多信創企業建立生態合作,推動信創產業工業軟件領域高質量發展。
有了自主核心技術,再加上高端制造實踐加持,自然備受資本青睞。2022年年底,開目軟件已完成近2億元戰略融資。
“中國的工業軟件發展還要投入更多的時間、資金做技術的積累,這并不容易,但必須去做。”展望未來,陳卓寧信心百倍。“希望繼續運用自主可控的工業軟件核心技術,助力打造武漢軟件新城。”
(圖片由通訊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