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建設
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硬支撐”
是擴投資、穩增長、促發展的“主抓手”
今年以來
我省各地牢牢把握
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
精準施策發力、持續攻堅突破
一個個重大項目接連開工
一批批在建項目有序推進中
武漢市新洲區
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建設正酣
8月17日,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東部產業核心區綜合開發等項目正在建設中。位于武漢新洲區的國家航天產業基地以商業航天產業為主導,做強以火箭、衛星研發制造為重點的航天制造業,做大以測試、空間數據信息應用為重點的航天服務業,做實綠色智能船舶、海工裝備、智能制造、新材料為重點的關聯配套產業,形成主業突出、配套完善的新型商業航天產業生態,建設千億產值航天產業生態圈。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田悅 攝)
武漢市東湖高新區
真空鍍膜項目10月投產
服務“光芯屏端網”產業集群
“先進鍍膜技術此前長期被國外壟斷,通過自主研發,目前我們已經攻克從自研軟件到控制配方等相關技術,設備成本方面可以下降3-5倍,醫療器械等產品售價約為進口產品1/10左右,產品質量與之相當。”
近日,在光谷生物創新園2期,三臺物理氣相沉積PVD真空鍍膜設備開始組裝,預計10月交付投產。湖北哈勃智能裝備有限公司負責人朱兵介紹,該項目總投資1億元,投產后首年產值可達9000萬元。
PVD是一種先進鍍膜技術,通過物理沉積方法,在真空環境中將材料蒸發或濺射到基底表面,形成薄膜,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抗腐蝕等特點,廣泛應用于半導體、傳感器、航天航空、平板顯示、光通信等多個領域。
“傳統電鍍需要添加多種化學物質,對原材料的消耗量較大,同時還會產生大量殘留物,嚴重污染環境甚至危害身體健康。”哈勃智能技術總工程師趙建宏說,PVD鍍膜技術的生產過程不產生化學反應,實現了零排放。
趙建宏介紹,在醫療領域,采用PVD鍍膜技術的植入物與人體的生物相容性更強,無須二次手術取出植入物。
在半導體領域,得益于PVD鍍膜技術在高真空環境下進行,減少了雜質摻入,對半導體器件性能提升幫助明顯。
數據顯示,到2026年,全球PVD鍍膜服務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73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6.9%,其中亞太地區占全球PVD鍍膜服務市場份額超40%。
“光谷高新技術企業眾多,像唯科醫療、聯影智融、華大生物,以及華工正源、小米等企業均有PVD鍍膜需求。”
本次項目建成后,將在光谷形成一套涵蓋初檢、清洗、倉儲、包裝設施,以及實驗室、辦公室等配套設施的PVD鍍膜產線,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希望能給更多先進設備鍍上‘光谷膜’!”朱兵說,依托光谷良好的營商環境,預計后續還將吸引一批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為光谷鍍膜產業提供更為完備的配套服務。
(選自 湖北日報客戶端光谷頻道 作者 鄒子聰)
荊門市東寶區
屋頂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并網發電
近日,由長寧創投公司下屬子公司荊祥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43.17兆瓦分布式屋頂光伏發電項目成功并網發電。
據悉,該項目位于東寶工業園,總投資1.99億元,裝機容量43.17兆瓦,充分利用園區部分廠房屋頂40萬平方米的光照資源,安裝63692塊光伏組件,配置189臺逆變器,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發電模式,預計每年可新增約4300萬度“綠電”,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8萬噸。
“我們這個項目的年均發電量約4300萬度,在滿足園區部分企事業單位用電的同時,剩余的電量出售給電網,從而實現能源的自給自足。這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周邊電網穩定性,還可以降低園區企業的用電成本,具備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荊祥資產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負責人介紹。
作為東寶區屬國有企業,長寧創投公司始終堅持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用實際行動踐行國家“雙碳”目標,組建新能源公司開展光伏發電、儲能、充電樁等相關業務。下一步,長寧創投公司將依托新能源公司平臺,大力培育綠色能源產業,為東寶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綠色新動能。
(選自 湖北日報客戶端東寶頻道 作者 趙琪)
鄂州市鄂城區
屹潤高端醫療生產廠房主體完工
屹潤高端醫療裝備項目是鄂城區積極推進大健康產業發展的重點項目。8月14日,在項目一期施工現場,記者看到,總面積1.4萬平方米的醫用無菌耗材生產1號、3號廠房主體結構已全部完工,工人們在進行路面、管線、消防等基礎設施施工,全力沖刺年底竣工投用目標。
據悉,屹潤高端醫療裝備項目總投資2億元,總建筑面積約3萬平方米,新建醫用無菌耗材生產廠房、滅菌中心、倉儲中心、綜合辦公樓及配套設施。項目主營業務為一次性醫療耗材的生產,包括防護衣、一次性口罩等中端耗材,之后逐步增加醫用高分子材料等高端醫療器材、耗材的生產。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預計實現年產值上億元,直接安排就業200人以上。
“從簽約到正式開工,每個環節都很順利,各個部門密切配合,就連辦理施工許可證也只跑了一趟,鄂州的營商環境讓我們信心倍增。”湖北屹潤醫療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崔恒介紹,依托花湖國際機場貨運樞紐優勢和華潤湖北醫藥有限公司的研發實力,該項目將著力推進精準醫療與智慧醫療形成競爭優勢,在鄂州帶動形成一個完善的高端醫療產業鏈,為鄂城區構建以高端醫療器械為引領的科技創新產業集群、打造鄂州“小光谷”注入新動能。
(選自 湖北日報客戶端鄂城區頻道 作者 李文晉 夏玉瀟)
武漢市經開區
武漢氫能科技產業園揭牌
首批5個項目簽約落地
8月16日,武漢氫能科技產業園規劃發布暨產業推介活動在武漢經開區舉行,此次活動由武漢經開區管委會、武漢市汽車制造和服務(含氫能)產業鏈鏈長制工作專班舉辦,也是該專班助推武漢建設氫能樞紐城市的重要舉措之一。當天,氫能領域院士專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負責人齊聚軍山新城,共同見證武漢氫能科技產業園揭牌,首批總投資超30億元的5個優質氫能產業項目集中簽約。
作為全國汽車產業集聚度最高的區域之一,武漢經開區積極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構建“135”現代產業體系,做大做強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1個核心產業”,氫能是“5個新興產業”之一。當前,經開區聚焦氫能產業鏈,引育國電投氫能、理工氫電、康明斯等近20家龍頭企業,建成4座加氫站,推廣應用近300臺氫燃料電池汽車,初步形成了“基礎部件-燃料電池-整車-示范運營”的產業鏈和創新鏈。
據介紹,武漢氫能科技產業園由武漢經開產投集團投資建設,將立足軍山新城,以“做大做強氫能產業鏈”為總體發展思路,著力推進核心技術創新體系建設,聚焦燃料電池和氫能裝備兩個產業鏈條主線,完善氫能檢測平臺服務體系,形成從產業孵化、產業完備、產業發展到產業應用的全產業鏈發展閉環,組建基金群、招引聚集一批氫能上中下游企業,構建氫能全產業鏈生態體系。
會上,湖北氫能汽車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鋼研楚天高端氫燃料電池項目、融通汽車氫能產品產線及運營平臺項目、湖北氫動力氫能冷鏈運輸項目、楚天石化油電氫綜合能源站等5個項目簽約落地武漢氫能科技產業園,涵蓋制氫加氫、氫燃料電池生產、氫能車輛運營銷售融資租賃等環節,將進一步助推武漢經開區氫能產業發展。
(選自 湖北日報客戶端武漢經開頻道 作者張雋 宋云飛 李巋 李瑩 范瑩)
武漢市蔡甸區
武漢航空新材料產業發展研究院項目開工
航空新材料科創中心項目效果圖
8月13日,蔡甸區文嶺生活城新掛牌的三宗產業用地順利摘牌,其中備受矚目的航空新材料科創中心項目正式啟動,標志著該區域在項目建設和產業升級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
據悉,此次成功摘牌的地塊包括一宗商服用地和兩宗科創用地。其中,P(2024)055號地塊和P(2024)056號地塊均為科創用地,位于蔡甸區大集街道知音湖大道與鳳凰大街交匯處,處于文嶺生活城核心區。這兩宗地塊分別被輝之光(武漢)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和武漢文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成功競得,計劃用于建設航空新材料科創中心和中德科創大廈。
該項目于2024年5月簽約,本月拿地即將開工,完工后,武漢航空新材料產業發展研究院將正式入駐。項目與吳光輝院士團隊開展合作,圍繞航空新材料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和科普教育等領域進行創新發展,并吸引航空新材料上下游產業鏈企業入駐。
另一宗P(2024)050號地塊為商服用地,位于蔡甸區大集街道大沌北路與創富路交匯處,由武漢俞家垸科技創業發展有限公司成功競得。該地塊計劃用于建設綜合科創服務項目,引進研發設計、科創和電子商務類企業,助力片區城市功能優化和產業發展。
此次三宗地塊的成功摘牌,不僅標志著文嶺生活城項目落地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更為高質量發展擴展了優質空間。大集街道將深入開展“四大比拼”,大力實施文嶺生活城商旅牽引工程,充分發揮優質項目的支撐帶動作用,著力招引新材料項目和優質文旅項目,做實新材料產業基地,做強文旅產業,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文嶺生活城高質量建設。
(選自 湖北日報客戶端蔡甸頻道 作者 徐楊)
大冶市
臨空區·還地橋鎮紅鑫科創示范園項目
工程建設和對外招商同步推進
塔吊林立、機器轟鳴,工人、施工車輛有序忙碌,一棟棟廠房拔地而起……8月13日,在臨空區·還地橋鎮起步區內的光谷東紅鑫科創示范園項目現場,已有7棟廠房陸續封頂。
“項目一期規劃有20棟建筑,目前有7棟都已經封頂,預計在今年11月底所有建筑全部封頂。”該項目經理陳燕華介紹。光谷東紅鑫科創示范園項目由大冶市紅鑫模具科技有限公司投資興建,一期項目計劃總投資20億元,占地面積120畝,建設周期12個月。項目主要建設辦公樓、廠房、環保設施及科創示范園相關配套設施。
“項目建設周期為一年,今年4月份開工的,明年4月底就能完工。”陳燕華介紹,項目采取同步施工的方法,加大人員、材料、機械設備的投入等,克服高溫等天氣影響,把工程進度趕在前面,確保項目如期交付。
“針對廠房使用功能,示范園將重點發展綠色食品、醫藥健康、新材料等細分領域,進一步釋放產業空間。”建設方負責人占先剛說道。通過搭建科創示范園運營系統,光谷東紅鑫科創示范園項目將以產業鏈為出發點,服務于園內企業,逐步構建信息交流中心、知識產權服務中心、工商代辦窗口、金融中心等智能化服務體系。
在抓緊建設的同時,示范園也實行同步招商,招商團隊在奔赴各地時進行招商引資。“示范園項目建設快,工程質量也做得扎實,目前有意向的小微企業很多,對外招商時我們也會向合適的企業推薦落戶。”臨空區·還地橋鎮招商辦相關負責人余軍武說道,項目建成后,預計引進企業60家以上,可實現年產值10億元,年稅收5000萬元,人口集聚規模將達3000人。
(選自 湖北日報客戶端大冶頻道 作者 陳婷)
谷城縣
廢舊鋰離子電池回收再利用項目投產
8月11日上午,湖北景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年產5萬噸廢舊鋰離子電池回收、再生利用項目在谷城縣竣工投產。
湖北景鋰廢舊鋰離子電池回收、再利用項目由該縣城關鎮招商引進,總投資10億元,通過回收處理磷酸鐵鋰廢料,得到高純度碳酸鋰、磷酸鐵,技術路線兼容性強、成本低、安全性高,將鋰回收率提高到90%以上,產品收益比同類企業提高42%,廢渣和廢水排放至少降低50%,形成年處理5萬噸廢舊鋰離子電池的生產能力,實現產值15億元以上,稅收不低于3000萬元,增加就業500人以上。
項目致力于退役動力電池梯次應用,有助于推動鋰電產業向儲能領域產業鏈的延伸,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環保效益和社會效益,真正實現循環綜合利用和綠色低碳發展。
今年以來,城關鎮緊盯項目年建設的要求,牢固樹立“發展為要、招商為先、項目為王”的理念,一切圍繞項目轉,一切圍繞項目干,積極探索府院聯動、企業技改提能、工業項目進園區等措施,堅定不移發展工業項目。景鋰公司的順利投產,是該縣鋰電池再生回收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是探索府院聯動機制的又一實踐成果,更是推進工業強縣建設的有力支撐。
(選自 湖北日報客戶端谷城頻道 作者 馬明剛)
宜昌市高新區
田家河鐵路專線全線橋梁主體工程貫通
8月11日,宜昌田家河鐵路專用線暨邦普配套鐵路項目官大堰特大橋最后一片T梁精準平穩架設到大橋橋墩上,該項目全線橋梁主體工程實現貫通。
據介紹,該項目為湖北省重點建設項目,是宜昌東部產業新區重點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由宜昌城發集團所屬交投公司投資、中鐵二十五局承建,按照鐵路專用線標準建設,線路北接紫云鐵路,向南下穿焦柳鐵路,終到田家河片區。項目投資約10.02億元,線路全長9.25公里,設計時速80公里。項目建成后,將顯著提升所在工業園區的物流效率,滿足園區1100余萬噸的年度運輸需求,實現“三園四港”聯動,降低物流成本,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十堰市鄖陽區
西十高鐵漢江特大橋沖刺邊跨合龍
8月9日晨,西十高鐵漢江特大橋施工現場,中鐵十一局建設者加緊邊跨合龍施工。該橋全長917.45米,主跨420米,是目前國內最大跨度的梁桁組合結構斜拉橋,預計2025年4月份實現全橋合龍。西十高鐵建成通車后,將形成西安至武漢間的便捷高鐵通道,對于加強關中平原城市群與長江中游城市群的聯系具有重要意義。
(湖北日服全媒記者田悅 通訊員 馮仕杰 攝)
南漳縣
襄南高速進入收尾階段
8月7日,航拍進入最后收尾階段的襄南高速。襄南高速是湖北省“十四五”交通建設重點項目,目前已完成全部土建工程。襄南高速的建成對于完善襄陽高速公路網,強化中心城區和南漳縣之間的交通聯系,加快形成襄南30分鐘經濟圈,推動襄宜南一體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田悅 通訊員謝勇 謝紅波 攝)
宜昌市夷陵區
熱電聯產項目正式投產
8月6日,在剛建成投產的京宜熱電小溪塔2×75兆瓦天然氣熱電聯產項目園區,幾位工人正穿梭在供熱管網間,檢查每一處設施是否運轉良好。集控室內,操作人員正在調控項目運行的各項指標。
“截至目前機組已發電共4000萬千瓦時,極大地緩解了宜昌地區迎峰度夏期間電量的缺口,為周邊企業供熱3.5萬吉焦,解決了均瑤乳業、恒安藥業、娃哈哈等企業的生產用熱需求。”宜昌市夷陵區中基熱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曄介紹。
據了解,京宜熱電小溪塔2×75兆瓦天然氣熱電聯產項目于2022年正式開工建設,是湖北省重大項目之一,也是該片區內唯一集中熱源供應點。項目采用的多項技術,確保了聯合循環機組效率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張曄介紹,項目首次采用了永磁式高壓給水泵、PCHE高效率天然氣換熱器等創新應用。“永磁式高壓給水泵,就是用永磁技術取消了高壓電擊的減速箱,提高了給水泵的效率。PCHE天然氣換熱器的技術應用,能實現天然氣加熱到200攝氏度,提高了天然氣的熱效率。”
此外,項目還用燃氣輪機代替了傳統的燃煤機組,持續降低單位能耗,促進節能環保。“燃氣輪機較傳統燃煤機組降碳能力高60%、效率高15%左右,更有效地提高了單位能源的利用率。”張曄向記者解釋。
一系列新技術加持下,項目運行穩定性和安全性顯著提升,并有效降低了運行成本。據了解,項目投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發電量7.43億千瓦時、年供蒸汽量200萬吉焦、年產值10億元。
(選自 湖北日報客戶端夷陵頻道 作者 夷陵融媒)
團風縣
戶外家居用品項目初具規模
8月6日,俯瞰團風縣年產300萬套戶外家居用品項目初具規模。該項目由湖北雅藝戶外有限公司投資2億元建設,占地50.16畝。目前,項目正在進行設備安裝調試,預計本月底投產。
(選自 湖北日報客戶端團風頻道 作者余濤 鄧義 )
武漢市東西湖區
理想科學城數字經濟產業園
展示中心大樓主體結構已率先封頂
“展示中心大樓主體結構已率先封頂,預計今年10月底建成啟用,屆時將成為園區入駐企業乃至全區企業,展示核心產品和科技成果的展覽館,打造投資考察者了解東西湖的‘參觀首選站’。”8月1日,在武漢市東西湖區理想科學城數字經濟產業園項目建設現場,項目總經理馬靜展望未來藍圖。
理想科學城選址國家級武漢吳家山海峽兩岸科技產業開發園,位于臨空港大道與革新大道交會處西南側,項目總投資65億元,占地面積約650畝,總建筑面積約100萬平方米。目前正在加速建設的區域占地面積81畝,總建筑面積約16萬平方米。
3臺塔吊交叉作業,150余名建設者冒著酷暑科學施工,確保重點項目建設“熱度”同樣高漲。記者在現場看到,地上建筑和地下停車場分區域作業,挖掘機分點位有序作業。
“有5棟樓已進入主體結構施工,4棟樓正在基礎施工,16層高的辦公樓地下室土方開挖,建成后將提供20000平方米的地下停車場。”理想科學城項目工程部經理王宇介紹,當前建設的為5層或8層高的建筑單體,一二流水片區預計今年年底主體結構封頂,明年年底交付使用;三四流水片區計劃2026年9月整體交付。
(選自 湖北日報客戶端東西湖頻道 作者 劉志成 晏君 李浩煒 羅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