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陳木子)2024年8月15日是第二個全國生態日,今年生態日的主題是“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近年來,東湖高新區法院高度重視環境資源審判工作,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不斷探索生態修復、污染防治等司法保護機制,為加快武漢新城“山水城、家園城、智慧城”建設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東湖風景區風光。通訊員供圖供圖
“東湖人民法庭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聚焦風景區‘世界名湖、人民樂園’的目標,發揚高新區“一半山水一半城”的資源優勢,不斷擴大生態環境審判特色,以能動履職的優質服務保護東湖的綠水青山。”在生態司法修復基地座談會上,東湖法庭庭長李志濤表示。
司法修復 保護凈土
盛夏時節,烈日炎炎,武漢東湖畔的馬鞍山森林公園,這片城市中的綠洲,卻仿佛自成一界,與外界的酷熱形成鮮明對比。林中蟲鳴鳥叫清脆悅耳,遠處微風拂過蕩起清波細語,共同交織出一曲夏日的生態樂章。
8月15日全國生態日下午,武漢東湖高新區法院東湖人民法庭和東湖風景區馬鞍山森林公園管理處一起回訪馬鞍山森林公園的生態修復情況。這是東湖高新區法院探索生態環境司法修復創新機制的一個生動縮影。
“之前這個區域還有居民傾倒垃圾的情況,現在設立了生態修復基地,我們加強了區域監控,安排人員值守,定期遙感監測整體植被情況,現在再也沒有發生過破壞植被傾倒垃圾的行為了。”在修復基地現場郁郁蔥蔥的植被前,馬鞍山森林公園管理處辦公室主任馮瑛高興地介紹道。
“去年我們一起栽種了可以吸附土壤重金屬的植物,現在情況如何?”
“當時試種的幾種植物中,最終發現大花萱草的吸附效果最好,現在由中南安全環境技術研究院的同志定期監測,目前治污效果良好。”
大花萱草,由于耐寒、耐旱的特性,無論是30多度高溫還是-20多度低溫、濕潤還是半陰的環境下都能茁壯生長,被選定為司法修復基地的“環保尖兵”。
在“環保尖兵”的助力下,“司法衛士”與“生態監管員”順利吹響凈土保衛戰號角,以生態修復為核心、將植株吸附作為特色手段,一條具有東湖景區特色,且可推廣、可復制、可借鑒的土壤實施環境質量提升示范之路正徐徐鋪開。
為司法保護注入更多“綠”意,馬鞍山森林公園修復基地不是個例。
植此青綠 不負春光
時間撥回到3月12日,樹木吐綠,和風習習,武漢東湖高新區法院、區檢察院和花山街道辦事處共同來到花山街道玟璜街花山河地鐵站附近,對去年審結的首起涉環境資源保護和生態修復的行政公益訴訟案件進行“回頭看”。
“哇!這還是我們去年9月來的地方嗎?”回想起第一次回訪調查時,苗木植被稀疏,大塊黃土裸露的情形,同行干警不由發出感慨。
2022年11月,東湖高新區法院審理轄區首起因街道未依照賦權清單履行法定職責的行政公益訴訟案件,7人合議庭先后組織召開庭前會議,積極組織檢察院、街道進行現場勘驗,并在判決書上一并附載《判后提示》,為街道全面履行判決義務提供指導。
判決書生效后,街道依照《判后提示》的指引對建設單位隨意拋撒或堆放建筑垃圾的行為作出了處罰,督促相關企業制定整改方案采取覆蓋綠網、播撒草籽、復墾補植等生態修復措施,補植復綠、還綠于民。
2023年9月,法院組織一期勘驗,現場建筑垃圾已經部分完成清運,但復綠苗木未見長出綠葉,農作物等生長狀態不佳。
2024年3月,再次來到項目現場,街道書面報告中的成效進展,終于變成了眼前的一草一木,逐漸鮮活起來。站在復墾復綠后的草坪上,映入眼簾的是遼闊的蔚藍與綠意。昔日塵土飛揚的“老傷疤”有了樹木蔥蘢的“新面貌”。
“將落實生態環境有效修復納入司法職責范圍,以制度紅線,守生態綠線,著力構建制度健全、管理規范、分工明確、運轉高效的生態環境司法修復機制”在當天“公益訴訟生態保護司法共建示范點”揭牌儀式中,東湖高新區法院綜合審判庭庭長彭林表示,將繼續能動履職,守護舒適宜居的生活空間和碧水藍天的生態空間。
協同聯動 共護東湖
“光谷一別后,重逢在梁湖。”
“去年7月,環梁子湖水域生態環境資源保護暨建設光谷科創大走廊司法協作聯度會議在光谷召開,我們一起搭乘網紅空軌,通過長江大保護全景指揮系統“云”巡湖,共同簽署《小流域綜合治理司法協作共識》,共繪小流域治理司法藍圖。暑來寒往,時隔一年,環梁子湖司法協作朋友圈終于再聚首。”
5月28日,環梁子湖水域生態環境資源保護司法協作聯席會議上,新朋舊友齊聚一堂。東湖高新區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程靜參加會議,并結合東湖高新區法院的環資審判工作和流域治理工作進行專題匯報。
“大家都知道光谷是追光之城,靠創新發展出圈,實際上光谷的生態本底一樣出色。”
近年來,東湖高新區法院積極發揮司法裁判的指引作用,不斷擴展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朋友圈,打造“旅游法庭風景線”、培育特色環境司法品牌、織密環境資源司法保護網,為加快武漢新城“山水城、家園城、智慧城”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在統籌保護一體推進下,志同道合的“朋友”越來越多,生態保護的“家底”也越來越厚實。
“幾個排水污口還是得多盯一下。”“凌波門棧橋的修復到什么進度了?”6月4日一大早,以東湖法庭庭長李志濤為首的政法先鋒隊先后在東湖風景區生態環境局和東湖風景區水上派出所集結,準備實地走訪重點關注的排污企業并開展巡湖活動。
“污水處理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到東湖水質,東湖是武漢人民的濕地,我們有義務共同守護好這片凈水。”
“流域水質狀況、沿岸排口管理、安全設施維護、建筑施工管理等,都是我們這次巡湖的重點。”
初夏的東湖,湖水清澈明凈,岸邊正在進行施工,水質卻并未受到大的影響,一道屏障早已將施工水域與湖水分隔開。在多輪司法建議的推動下,湖岸對面凌波門的棧橋的改造升級完成,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游客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