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聚焦建設美麗中國,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色是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也是美麗中國的厚實家底,更是中國遞向全世界的一張亮麗名片。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美麗中國建設已邁出重要步伐。面向新征程,全國各地要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秉持逐“綠”而行、向“新”發力、以“策”致遠的發展策略,讓美麗中國因“綠”而興,點“綠”成金。
綠色發展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現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我們要將綠色發展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通過全方位、全領域、全地域地改變過去高污染、高耗能的發展模式,從而構建起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從小興安嶺到秦嶺深處,從余村礦山到伊春森林,從海洋鷺島到青藏高原,這些生動的實踐,無一不體現了生態文明建設的輝煌成就與美麗圖景。我們深知,唯有因地制宜地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新路徑,才能充分挖掘和培育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潛力和長遠后勁。這既是對自然生態的尊重和保護,也是對子孫后代福祉的負責和擔當。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推動綠色轉型的關鍵要素。近年來,我國各地堅持以創新綠色低碳發展為重點,深入貫徹“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等綠色發展理念,加速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進程。面向未來,無論是推進節能環保技術研發,加大對可再生能源存儲技術、碳捕獲與封存技術等前沿綠色技術的研發力度;還是以培育新興產業、推動傳統行業轉型升級為導向,實現跨行業、跨領域的協同創新;亦或是緊密圍繞市場需求,立足消費場景,促進生態環境效益與消費需求有機結合......都將為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注入強大動能,也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政策引領是支持綠色發展的關鍵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顯著加快了國內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步伐。一系列重大政策相繼出臺,包括《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能源綠色轉型行動、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等多個關鍵領域和行業的實施方案,都為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明確了方向、指明了路徑。而近期新發布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更是從中央層面首次對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進行系統部署。強有力的宏觀政策與制度框架,不僅助力中國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和清潔發電體系,也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彰顯了中國以“綠”為底、向“綠”而行的戰略決心。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事關戰略全局、長遠發展和人民福祉,讓我們攜手并進,在這條綠色發展的道路上砥礪前行,共同繪制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新畫卷。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章美玲(武漢江夏“青蘋果”網評團隊)
責編:沈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