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通訊員 劉欣 鐘灣
8月14日,隨著咸寧市2024年民生路燈建設項目的圓滿收官,500盞太陽能路燈如璀璨珍珠,串聯點亮該市六個縣市區的廣袤鄉村每一個夜晚,項目建設堅持“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綠色發展”理念,精準選址,確保每一盞路燈都能照亮農民最需要的地方,為綠色產業發展與民生福祉注入了強勁動力。
項目覆蓋崇陽縣港口鄉油榨村、青山鎮大坪村,嘉魚縣官橋鎮白湖寺村、渡普鎮煙墩村,赤壁市神山鎮文清村等9個村灣,優先在村莊出行頻率高、農戶居住集中、公共活動區域安裝路燈,這不僅僅是照明設施的增設,更是對鄉村基礎設施的一次全面升級,項目建設成效斐然,深得民心。
“我村的大學生回家,驚覺漆黑的回家路已變樣。沿途太陽能路燈如繁星點點,照亮歸途,溫暖人心。村民們歡聲笑語,不再一到夜里就出門難,鄉村的夜不再孤寂,路燈裝上了,晚上出行安全了,大家還能聚在一起散散步、跳跳廣場舞,既方便了生活,又豐富了大家的娛樂方式,這不僅民生路燈項目的功勞,更是鄉村振興的見證。”崇陽縣油榨村書記姜銀萍感慨萬分,難掩內心喜悅。
500盞路燈猶如繁星,點亮了咸寧的鄉村夜空。全市項目建設不僅超額完成450盞建設指標,更將安全與光明帶給了每一位村民。鄉間小道、村莊進出干道、村民活動公共區域不再漆黑一片,而是成了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的璀璨“星光大道”。這一舉措不僅升級了農村基礎設施,更激發了鄉村活力,項目建設通過與當地小流域治理、產業發展、共同締造、鄉村振興等工作的深度融合,實現了多領域協同發展,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又確保路燈能夠最大化地服務于農業生產、村民生活及鄉村旅游等關鍵領域,真正做到“綠色照明,助力產業”。在綠色發展的指引下,太陽能路燈的廣泛應用,不僅減少了能源消耗,還促進了農村能源結構的優化,為實現農村清潔綠色轉型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為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
崇陽縣的路燈設計玩起了“中國風”!中國結、紅燈籠等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照明設施完美融合,不僅照亮了道路,更照亮了鄉村的文化自信,增添了鄉村風情魅力。這一創新之舉,讓路燈成了鄉村美景中的點睛之筆,成為鄉村振興路上一道亮麗風景線,文化創新,為美麗加分,吸引了無數眼球。
赤壁、嘉魚、咸安等地路燈管理的“秘籍”曝光!通過精細化編號管理,每盞路燈都有了“身份證”,精準維護不再是夢。崇陽、咸安更是開創性地開啟“全民監督員”模式,在路桿上標注了路燈廠家、售后信息,貼上了“追溯卡”,讓村民自發自覺成為路燈的守護者,提升了村民的參與感和自豪感,這種“接地氣”的精細管理,贏得了村民廣泛好評,群眾點贊。同時也倒逼燈企提升了建設質量和后續服務質量,為項目建設樹立了新標桿。這種“政府主導、群眾參與”的模式,為其他地區的路燈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
為了讓致富路、回家路, “亮起來”“亮長遠”,咸寧市農業農村局提出了七大“鐵律”;嚴控質量、加強規劃、引入競爭、技術創新、宣傳引導、強化監督、長效管理。為今后的路燈建設工作指明了方向,讓民生項目資金真正用在實處,為項目便民、建設利民、民生惠民提供了有力保障。
下一步,咸寧市農業農村局將攜手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共同努力,打基礎,利長遠,不斷深化路燈建設與后續管理,確保將惠民生的事辦實,暖民心的事辦細,順民意的事辦好。堅持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民之所愿,心之所向,力之所往。讓一盞盞明燈,既照亮了村民幸福回家路,更照亮了農業綠色發展前行之路,也照亮了我市鄉村向著更加繁榮、美麗、和諧的未來穩步邁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