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見習記者馮袁玥、通訊員武人才)8月15日,創“芯”大賽集成電路產業高峰論壇在華中科技大學光電大樓舉行,行業專家、高校學者匯聚一堂,探討產學研協同創新之路,為培養高端人才建言獻策。
“校企合作遠遠不止簽個字那么簡單。”華中科技大學集成電路學院院長、示范性微電子學院聯盟副理事長繆向水第一個發言,“以產業需求為導向,高校發揮應用基礎研究的優勢,圍繞企業提升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產業發展需要,校企協同、產教融合,積極開展有組織的科研和人才培養。”
繆向水介紹,華科集成電路學院作為試點,協同企業從體制上做了創新性改革。以往高校教師要赴海外進行為期兩三年的博士后學習,但近年華科嘗試讓高校老師走進企業做技術研發。人才引進認可企業經歷,通過這樣的方式把人才流動的渠道打通。
“我們已經達成了共識,創新是我國集成電路突圍的關鍵。”格科微電子(上海)有限公司副總裁喬勁軒就人才培養問題展開分析,“這種創新一定是開放式創新,所以需要開放式系統。”高校、老師、企業有不同的訴求,需要一個開放系統將這些可能性包容進去,喬勁軒認為這是未來產學研合作最具挑戰的地方,需要從最底層的機制開始梳理,讓各方在合作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定位,并且平衡好話語權。
北方集成電路技術創新中心(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康勁則指出,高校人才與企業存在水土不服的問題。他認為,當企業發展程度越深,越需要跨領域人才。以北方創新中心為例,集成電路、微電子專業出身的員工僅占一半不到,還需要不少機械、計算機、數學、物理等專業的學生,如果高校能聯合培養出復合型人才,那將是企業科技骨干的后備軍。
康勁還表示,合作是命題作文,必須在項目中進行。他相信,國內高校師生的答題能力是一流的,一旦這樣的合作達成,就能實現“老師把知識落地,企業把資源轉化為成果和利益”的雙贏局面。
能留得住人才的企業,永遠要與學生保持雙向奔赴。深圳市紫光同創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王佩寧從校企兩方面進行解讀:在學校的教育中,首先要培養學生為集成電路產業拼搏的使命感責任感,工作后堅定的投身到產業中,持之以恒。同時,企業要給學生試錯的機會,才能更好培養高質量人才。
論壇最后還舉行了現場問答環節,參加創“芯”大賽的高校學生與專家就行業未來、行業待遇等實在問題進行激烈探討,現場氣氛活躍。據悉,第七屆中國研究生創“芯”大賽決賽于本月14日在華中科技大學打響,借此機會,華科連續舉行院長論壇、產業論壇、技術論壇等交流活動,為更好培養行業高端人才出謀劃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