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幾十秒,若婷(化名)就昏睡過去了。幾小時后醒來,她立刻拿起鏡子端詳自己,看到新鼻梁微微隆起,她懸著的心才放下。這是若婷送給自己的高中“畢業禮物”。暑假里接受醫美整形的學生并不在少數。創傷修復、主動求美,醫美整形不再只是成年人的選擇。醫美整形如何從最初解決身體缺陷的“剛需”,發展成愛美人士消除容貌焦慮的“捷徑”?想要“變美”的學生們如何理性把握,醫療機構又有哪些建議?
學生扎堆整容,早已不是新聞。幾乎每年的暑假,都是大學生乃至高中生整容的高峰期。所以,對于一些整容醫院“早上查房,一半是學生”的整容盛狀,筆者一點都不感覺到吃驚。
愛美是人的天性,特別是花季少女,更夢想著“開學變班花”。坦誠地講,對于學生整容,我們應多些理解與寬容;畢竟,追求美是所有人的權利。可是,有些人對學生整容的現象嗤之以鼻,大有“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憤然;也有人還簡單粗暴地把女生整容斥責為魯莽、虛榮、無知,并冠之以“容貌焦慮”,甚至說整容的學生是價值觀扭曲。事實上,這樣的觀念不公允,也大可不必。
學生需要理性整容,這誰也無法否認。在筆者看來,學生整容之前,必須考慮到以下三點:一是要正確理解美的內涵。不必刻意追求用醫療來改變容貌。聽從醫生意見,如果手術風險大,應果斷放棄;二是做醫美手術應量力而行,征得父母同意,若經濟狀況不允許請勿選擇“整容貸”;第三,選擇正規的的美容整容機構,切莫貪圖便宜,盲信沒有資質的黑機構。
其實,關于學生整容潮,我想說的不是學生的虛榮,而是學生“整容潮”中的醫之責任和監管的責任。
醫美并非低門檻,需要取得相關資質。作為醫療機構和醫生個人,都不能為了利益而無證經營;同時,還應當在醫美器材和醫美藥品上把好質量關,將手術風險降至最低。如果學生做醫美手術的風險大,醫生應果斷拒絕。另外,學生做醫美手術,必須由監護人跟隨,且不要與第三方金融機構合作,不要給學生推薦“美容貸”。
在利益面前,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備慎獨情懷,一些醫療機構和個人抓住了女生愛美的心理,故意販賣“容貌焦慮”,對暑假“整容熱”推波助瀾。更關鍵的是,他們為了利益在無資質的情況下,開展醫美手術,且采用低價的醫療器材,乃至與網貸機構勾連,誘騙學生借貸美容。這些違規行為,需要職能部門來強力監管,依法懲戒。
我們不該讓“容貌焦慮”綁架美好青春。幫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審美價值觀,摒棄公眾以貌取人的社會基礎,徹底消除“容貌焦慮”,這固然是正途。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改變不端正的審美價值,絕非一朝一夕之事;更何況,愛美也不是原罪。所以,在我看來, 與其嘲笑“容貌焦慮”,不如加強醫美監管。無論如何,監管部門都應該在學生“整容潮”中秀秀肌肉了。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黃齊超
責編:沈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