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方桐 通訊員 雷振林 邱秀君
7月17日,僅用9分鐘,患者程女士的會診意見書便從湖北省病理遠程診療系統反饋到應城市人民醫院。
以往,患者需要拿病理切片到武漢找專家會診,費心費時又費錢。
數智化病理服務體系建設,改變了這一狀況。今年3月底,孝感按照“1+7+N”(“1”是指孝感市中心醫院,“7”是指7家縣級人民醫院,“N”是指其他基層醫療機構)模式,選取市中心醫院和安陸、應城、孝昌3家省數智化病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醫院,運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實現上下聯通、左右聯通,補齊基層病理服務短板,破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孝感將病理體系建設全面融入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縣病理診斷中心與轄區醫療機構簽訂送檢協議,采取機構采樣、中心診斷、結果共享的模式,打通病理送檢服務“最后一公里”。
6月底,孝感圓滿完成擴面試點目標任務,初步建成市域數智化病理服務體系。目前,4家醫院全部與省病理遠程診療系統對接,上半年共開展病理檢測38565例,其中術中快速病理診斷1407例,較上年提升52%。截至8月14日,4家醫院已開展遠程病理會診227例。
大病診療不出縣
“謝謝你們,讓我少受疾病折磨,還少花了治療費用。”8月1日,李女士向醫生和護士一一致謝后,辦理了出院手續。
6月底,她在安陸做CT檢查時,查出右肺上有結節。隨后,她去武漢同濟醫院復查,結節直徑約1厘米,醫生建議手術切除。
手術在安陸做,還是去武漢做?李女士有些糾結。
“我們的病理診斷能力提升了,還有省病理遠程會診平臺的支持,能幫助我們更快更準地實施手術?!卑碴懯衅諓坩t院外科醫生梅武建議。
7月15日,李女士住進了安陸市普愛醫院。兩天后,她上了手術臺。
手術中,梅武感覺李女士的肺結節顏色不對,懷疑她患有肺癌,趕緊讓護士將結節組織送至設在該院的安陸市數智化病理診斷中心快檢。
快速冰凍切片、制片染色、數字化掃描物理切片(玻片)、大屏閱片……僅過去半個多小時,病理診斷中心就出具了病理報告:右肺上葉腺癌。
依據病理報告,梅武為李女士實施了肺腺癌根治術及肺門淋巴結清掃術。
“相比以前,李女士少挨了一刀?!泵肺浣忉?,以前安陸做不了術中快檢,病理診斷需要四五天,切除結節后只能將傷口縫合,后面根治癌癥時再開刀。
手術雖然順利,但接下來如何治療卻讓梅武犯了難。
因診斷經驗不足,病理醫生無法確定李女士患的是原位癌,還是浸潤性腺癌。前者無需治療,后者需要進行藥物治療。
安陸市數智化病理診斷中心主任王宏波決定請外援。他將李女士的數字化切片上傳至省病理遠程會診平臺,申請專家會診。
很快,省級專家診斷為:浸潤性腺癌。
梅武“對癥下藥”。目前,李女士身體恢復良好。
“大病不出縣,省心又省錢?!卑碴懯行l健局初步測算,患者在安陸申請遠程會診,相比去武漢大醫院診斷,單次僅路費、檢查費等可節約1000元以上。
得益于病理遠程診斷,患者在安陸市普愛醫院得到很好地治療。(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方桐 通訊員 萬陽 攝)
預約專家不再難
在應城,找武漢專家看病需要多長時間?
程女士的經歷是9分鐘。
“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實,像做夢一樣!”程女士說。
因持續便秘一個月不見好,7月9日,程女士來到應城市人民醫院檢查,初步診斷為腸功能紊亂。
7月11日,結腸鏡檢查顯示,她的升結腸有隆起性病變,疑似結腸息肉。醫生將息肉摘除,取活組織送到病理診斷中心做病理分析。
次日,病理診斷結果顯示:良性升結腸管狀腺瘤。
臨床醫生予以抑酸、調整腸道功能等治療后,程女士出了院。
“我還是有點擔心,想請武漢的專家幫著看看?!睕]過幾天,程女士又來到應城市人民醫院,想借病理切片圖片去武漢。
與很多患者一樣,程女士對基層醫院的診療水平心存疑慮。
然而,幾年前去武漢就診的經歷,讓她心存余悸:“掛號要等半個月,看病又得一兩天,太磨人了!”
正在為難之際,應城市人民醫院傳來好消息:該院已建成應城市數智化病理診斷中心,并接入省病理遠程診療平臺,不出應城就能請武漢專家線上閱片。
7月17日7時41分,應城市數智化病理診斷中心醫生通過省遠程診療平臺上傳數字化切片,申請專家診斷。
很快,平臺將該申請派發給同濟醫院病理專家。
當日7時50分,同濟醫院專家便提交診斷報告:(升結腸)管狀腺瘤。和應城市人民醫院的診斷結果一樣。
基層群眾反映的看病難、看病繁問題,主要源自優質醫療資源供應不足、分布不均。
我省在推進數智化病理服務體系建設中,尤其重視檢驗檢查結果互認和遠程診斷、治療體系建設。如今,一大批權威病理專家入駐平臺,協助遠程會診,相當于把專家請到了基層醫院。
“申請遠程診斷后,省級平臺派單給專家,一般當天就能出診斷結果?!睉鞘腥嗣襻t院黨委書記姚海泉介紹,截至8月9日,該院已完成遠程診斷98例。
為了讓更多群眾享受便利服務,應城市人民醫院已與市內21家醫療機構簽訂協議,共享數智化病理服務。
通過數字化掃描,病理醫生可以在大屏上放大數字切片,閱片更方便。(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方桐 通訊員 萬陽 攝)
縣域診療水平提升
在孝昌縣人民醫院胃腸外科主任周宏明心里,一直有個遺憾。
幾年前,一位50多歲的胃潰瘍患者來醫院做手術。術前,周宏明從她的胃上取材,送去做病理診斷,結果為良性。
手術后,病理科從切除的胃上取材做進一步的診斷。四天后,病理報告上出現了周宏明最不愿意看到的結果:胃癌。
這意味著,患者還要做一次手術,清除胃周邊的淋巴結,并切除大網膜。
“手術前你們怎么沒查出來,現在我該怎么辦?”患者質問。
“雖然后來患者諒解了我們,但我們一直心存愧疚?!敝芎昝髡f。
為何沒查出來?周宏明和同事們反復分析,可能是取材時沒有抓取到有癌細胞的組織,也可能是閱片時將癌細胞看漏了。
受硬件和經驗的限制,以前術前取材好比“盲人摸象”,不精準;病理科醫生閱片好比“大海撈針”,眼睛盯著顯微鏡看,難保不看漏。
病理診斷不精準,臨床治療就會出現偏差。
如今,在省數智化病理服務平臺指導下,周宏明和同事們術前取材時,對重點區域把握更準,同時在非重點區域廣泛取材,準確率大增。
信心大增的,還有孝昌縣數智化病理診斷中心主任譚梅芳。
“中心新增設備30多臺套,質控能力大幅提升?!痹谛绿淼臄底智衅瑨呙鑳x上,譚梅芳將物理切片掃描成數字切片,經AI智能閱片系統提示,數十秒就找到了最可能出現病變的地方,效率大增,漏診率大減。
目前,應城、安陸、孝昌三家縣級數智化病理診斷中心均達到了B級標準——辦公面積達到1000平方米,配齊全套數字化、智能化病理檢測儀器設備,每百張病床配備一名病理醫生、一名技師。
除了提升硬支撐,還在改善軟環境。
省病理遠程診療平臺開通了留言功能,正成為基層病理醫生拜師學藝的好通道。
通過省級專家指導,王宏波學會了鱗狀細胞癌免疫組化檢查應該重點檢查哪幾項指標,譚梅芳對肺小細胞癌和非小細胞癌的惡性程度和治療方式有了更精準的了解。
“提升縣域病理診斷水平,除了借外力,還要練內功?!毙⒏惺行l健委負責人表示,知名病理專家數量和精力有限,將來可能“供不應求”,該市正加快人才引進與培育,打造一支“不走的”優秀病理診斷隊伍。
至上月底,市中心醫院和3家省級試點醫院新增了15名病理醫師(技師),350多人次接受了業務培訓。病理醫師(技師)待遇提升了20%,還享有晉升評級優先權。
詳見8月16日湖北日報七版>>
更多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