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熹 張歆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已成為影響全球經濟最主要的變量之一。
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上強調,“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p>
近年來,我省牢記囑托,瞄準經濟主戰場,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科技創新正如一股股“源頭活水”,帶動新質生產力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傳統產業提質升級,持續為湖北經濟高質量發展輸送磅礴動能。
破除“孤島” 面向經濟主戰場
60秒,三維五軸激光切割生產線“削鐵如泥”,將3米長的汽車電池托盤加工成型,這條智能生產線將原先效率提升2倍。10分鐘,8寸硅光薄膜鈮酸鋰光電集成晶圓完成切割,切割設備核心部件全部國產化。
這兩套高端裝備均產自華工科技。該公司前身是華中科技大學校辦企業,在學校與省市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公司成功改制,徹底轉型為一家現代企業。
“華工科技先走了一步,主動靠向市場,現在證明走對了。”一位專業人士稱。改制后,公司破除了科技產業化中的一些體制機制障礙,近年來,累計投入近20億元研發經費,開發出40多個“行業領先、國產替代、專精特新”產品。2023年,公司營業收入突破102億元,利潤達10億元,均創歷史最好水平。
華工科技的突圍,是我省立足經濟主戰場、加強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的縮影。
一段時期以來,我國科技創新中存在不少“孤島現象”,只能自我循環、停留在象牙塔內。
“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笨萍家l展,必須要實用。為逐步化解科研項目和產業需求脫節的痛點難點,近年來,省委、省政府統籌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三線并進”,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促進新質生產力加快成長壯大。
2023年6月,以“用”為導向的科技創新供應鏈平臺率先在東湖高新區啟動,推動科技創新與企業發展精準對接,深度融合。如今,平臺已經向省內17個市州、大灣區及海外拓展延伸。截至今年8月5日,平臺已吸引34706家企業入駐,發布需求17417項,供需對接已完成4885項。
“就像‘科創淘寶’平臺,企業在平臺上找技術就像網購一樣方便。”光谷實驗室辦公室副主任施維軒稱,許多企業找到實驗室,提出技術需求,這讓實驗室研究有了更精準的目標,科研與生產實現正反饋。
科技引領 我省產業邁向中高端
自動駕駛芯片,讓“湖北芯”在新能源汽車上“長腦長眼”;空芯光纖,通信傳輸能力創下多項世界紀錄;0.1毫米高強度特種鋼量產,可廣泛用于高精尖設備、無人機、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我國首個載人飛艇完成轉場飛行,低空經濟再添一員虎將……
從相加到相融,隨著我省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速,催生出一批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開辟了經濟發展的新領域、新賽道,既加速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又加快傳統產業升級轉型,有力增強了湖北經濟發展的后勁和韌性。
——新興產業蓬勃發展。今年上半年,全省鋰電池、新能源汽車、液晶屏產量分別增長98.6%、55.2%、30.0%;全省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4.6%,對規上工業增長貢獻率達36.1%;光電子信息、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生命健康、高端裝備、北斗等五大優勢產業營收占規上工業比重超過60%;光芯屏端網、汽車制造與服務、大健康產業,加快邁向萬億級。
——傳統產業加速升級轉型。湖北鋼鐵、石化等重工業比重較大,我省以科技創新“點石成金”,讓湖北制造升級為湖北“智”造。去年全省5834個重點技改項目全面鋪開,投資增長7.6%、高于全國2.9個百分點,化工、有色、電氣等行業增加值增長均超過20%。優特鋼與高端化工營收占行業比值分別超過50%、40%。興發化工集團與中國科學院共同研發黑磷材料,售價約為黃金的十倍,主要用于芯片產業。
科技創新引領,我省新質生產力方興未艾,產業正加快邁向中高端。全省“51020”現代產業集群快速崛起,去年,17個產業營收過千億元。目前,我省加快布局人形機器人、生物醫用新材料、空天與低空利用、腦科學與腦機接口等未來產業。新興產業壯大,傳統產業升級對我省高質量發展形成強大動能,今年上半年,全省高技術制造業與高端裝備制造業投資增長分別達到8.9%、27.2%。
創新創造 讓聞得到硝煙的企業唱主角
今年6月,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三峽集團“海上風電安全高效開發成套技術和裝備及產業化”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該項目讓中國海上風電從“一片空白”走向“世界領先”。
“這是我省多年倡導企業科研主體的結果?!币晃粯I內人士稱。
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2022年中國專利調查報告》顯示,我國企業、科研單位與高校發明專利產業化率分別為48.1%、13.3%與3.9%,企業研發轉化率明顯居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構建上下游緊密合作的創新聯合體,促進產學研融通創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p>
牢記囑托,讓聞得到市場競爭“硝煙”的企業唱主角,錨定方向,湖北大膽創新,為推動創新要素向優質企業集聚,在項目申報、資金投入、稅收優惠、人才引進上對企業給予更多傾斜。我省出臺《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對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投入增量每年給予最高100萬元補助。汽車芯片研發經費投入巨大,競爭激烈,武創投聯合武漢基金、東湖風景區共同發起設立了總規模7億元的專項基金,助力“中國自動駕駛芯片第一股”黑芝麻智能科技公司成功上市。
2022年,我省開始實施“鏈長+鏈主+鏈創”三鏈融合機制,由省領導統籌、企業出題、科研單位答題,強化科技產業對接。為了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我省率先在全國實施科創企業全生命周期培育計劃,建設新型研發機構477家,推動科創企業快速發展。企業牽頭成立一批協同攻關型產業技術創新聯合體,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東風公司牽頭成立的省車規級芯片技術創新聯合體,3款國內空白車規級芯片首次試生產。烽火通信牽頭武漢大學等10家單位成立“新一代信息通信產業技術創新聯合體”,去年新增452項研發項目,新一代網絡及數字化產業技術將應用到多個行業。
在各項政策激勵下,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產業快速增長。截至目前,湖北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5萬家,實現兩年翻番;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33693億元,占全省GDP的60%,同比增速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