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張秀娟
實習生 陳巖玉 劉沛琳
從人參熬夜水到中藥咖啡,近日,一股“萬物皆可入中藥”的風潮在餐飲行業大火。繼中藥茶飲出爐后,北京、杭州、武漢等地的面包店,推出了創新中藥烘焙系列,吸引了不少年輕食客打卡。中藥烘焙與普通烘焙有什么區別?添加了中藥材的食品,口感會好嗎?8月15日,極目新聞記者對此進行了探訪了解。
中藥烘焙門店(劉沛琳攝)
中藥烘焙產品現身武漢街頭
位于武漢市江岸區黃浦路上的一家養生糕點店,自開業以來,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的注意。家住附近的陳婆婆告訴記者:“這家店開在中醫館內,食材的配料表都很干凈,買起來讓人放心。”“店內一款能健脾的古法八珍糕,賣得比較好,一盒有4塊,是用糯米粉和八珍粉制作而成,口感較綿密扎實,售價不到20元。”門店店員介紹。消費者劉女士表示:“一口一個,吃起來很過癮,而且顏值和口味雙雙在線。”
門店陳列的中藥烘焙產品(劉沛琳攝)
“夏天天氣炎熱,我們有一款山楂棒棒糖,很多家長來買,里面除了焦山楂,還有麥芽糖、干姜和廣陳皮,里面沒有其他添加劑,相對于市面上的同品類產品,會更加健康。”門店店員表示。記者探訪發現,店內的許多糕點、烘焙,均添入了主打健康的中藥材,如茯苓山藥糕、亞麻籽芡實餅、養生黑芝麻丸等,價格從7元至39.9元不等。
陳皮山楂糕(劉沛琳攝)
記者了解到,結合了中藥元素的烘焙新品已在北京、杭州、深圳等地陸續出現,成為年輕人的新寵。
本科學醫的萌女士(化姓),出身中醫世家,在辭掉了醫院工作后,她在杭州開了一家“藥食無界靈感烘焙局”。記者得知,該店在國內各地已有不少連鎖店,有60多款創意烘焙產品出爐。“一開始,我的想法是結合自己的學醫經驗,把蔬菜和中藥融入面包中,為食品添加更多的養生元素。目前我們門店有茼蒿芝麻裸蛋糕、黑芝麻核桃吐司、紫蘇培根扭扭棒等養生烘焙產品,大部分售價在20元以內。”萌女士介紹,店內的養生紅棗糕、燕麥全麥面包和山藥枸杞餅干是主推特色產品,“在產品的外包裝上,如果有中藥材加入,我們也會明確標出”。
加入了中藥材的面包(受訪者供圖)
藥材的添加需符合國家規定
中藥面包的流行,讓不少醫院也捕捉到了這一點,紛紛推出創新嘗試。位于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門診大廳內的“藥食坊”,主打養生局。從對外公布的產品目錄來看,中藥材如黑參、黃芪、麥冬等都加入了面包制作。曾購買過面包的李女士表示,“面包個頭都不小,三個拳頭大的麥冬清潤吐司售價28元,黃芪養生包售價為20元,還有荷葉清香小吐司等產品,都是當天現做現賣的。”此外,門店也提供各式現煮養生茶飲,如白參紅棗茶、玉竹茅根雪梨飲等,單價都在12元以內。
“與普通的面包相比,添加了中藥材的面包,在平衡健康與口感之間,要下不少功夫。從售價來看,中藥烘焙產品會略貴一些,消費者可按需購買。從目前現有的品類來說,中藥烘焙受制于能添加的藥材本身,不如普通烘焙產品多樣。”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對于添加了中藥材的面包或糕點,也有不少消費者對其養生效果表示質疑。記者留意到,部分中藥烘焙店已經打上了鄭重聲明:“本面包不治百病,請理性消費”。
湖北省食檢院有關專家介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規定,生產經營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藥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食藥同源”物質。
“國家衛健委曾發布一份藥食同源的名單目錄,商家所添加的藥材,必須要在目錄里,如果超出限定范圍,則可能涉嫌違法違規。”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從同仁堂推出的養生面包,再到醫院推出的一些烘焙系列,這反映了行業的一個創新升級跟迭代。但與此同時,商家從運營的角度也應規避好相關風險。”他認為:“從中醫的角度,本應是一人一方,所以面向大眾群體售賣的中藥烘焙,很多是噱頭炒作,交智商稅的可能性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