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7個月,湖北出口2485.7億元,增長4%,其中,機電產品、紡織品等領域出口增長明顯。各地企業通過科技創新、嚴格品控、提升管理等,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加速“出海”拓市場、賣全球。
黃陂
扎根黃陂17載 柏凱生物年出口創匯2000余萬美元
近日,走進柏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機器轟鳴,現場一片繁忙,工人們正緊張有序地忙碌著,灌裝、縫制、打包,確保產品及時發往全球各地。
扎根黃陂后發展壯大
柏凱生物2007年成立于武漢市黃陂區,是湖北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國內領先的凝膠球冷熱敷產品公司,專業生產可重復使用的冷熱敷理療袋、冰盒冰袋等多種理療護理產品,產品涉及美容、醫療、個人護理、寵物四大行業,出口至美國、歐盟、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目前旗下擁有國際品牌“NEWGO”、國內品牌“速朗”等產品線。
扎根黃陂后,柏凱生物不斷發展壯大。2020年,柏凱生物在黃陂橫店拿地10畝,建設武漢工廠一期。2023年,柏凱生物銷售額突破1.8億元人民幣,出口創匯超2000萬美元,同年,柏凱生物在橫店拿地24畝,啟動武漢工廠二期建設。
走進柏凱生物武漢工廠展示廳,公司產品琳瑯滿目,不僅有冷熱敷袋、冷熱敷護腰護肘等醫療產品,還有電加熱背心、電加熱手套、電加熱毛絨玩具等生活用品。此外,該公司還生產了許多美容用、寵物用衍生產品,如臉部冰敷袋、干發帽等。
柏凱生物武漢工廠負責人張勇介紹,“公司二期項目主體8月份完工,明年年初將投入生產,二期產品延續公司冷熱帶主體產品,以衍生的電熱系列為主,產品種類會更加豐富,對應市場需求更加完善,公司銷售額有望進一步提升。”
產品行銷歐美供不應求
目前,柏凱生物有1000余家合作伙伴,九成以上來自歐美國家,產品供不應求。
“這也是因為國內外治療理念不同,針對身體疼痛,國內消費者主要選擇打針吃藥,而國外物理類理療產品應用較多。”張勇介紹,該公司擁有行業內最全的產品類別,且針對身體每一個部位,都能設計出二三十款功能不同、形態各異的產品。“目前,國內同類型企業約有200多家,我們市場規模位居行業前三。”
柏凱生物以研發為核心競爭優勢,每個月推出至少二三十款新品,不斷推陳出新。“舉例來說,客戶想要個車,要馬力大、空間大,只用提想法,剩下的都交給我們。”張勇稱,客戶只需提出自己的需求,該公司便能自主研發出產品,并完成從測試、研發到認證、外包裝設計的全套方案。
據了解,柏凱生物今年銷售額預計將提升20%—30%,二期建成后,公司銷售額有望翻倍。目前,柏凱生物共建有墨西哥、武漢、紅安3家工廠,在武漢市江岸區建有研發和辦公中心,先后與全球最大超市WALMART、全球最大連鎖藥店CVS、歐洲最大連鎖超市LIDL等國際零售藥品連鎖行業巨頭達成合作。
(選自 湖北日報客戶端黃陂頻道 作者 黃宣 陳超 謝聰)
秭歸
黃桃深加工暢銷海內外
近日,工人在宜昌市秭歸縣屈姑國際農業集團黃桃深加工車間生產線上忙碌。企業開足馬力,將當地豐收的黃桃加工制作成罐頭出口國外。 (選自 湖北日報客戶端秭歸頻道 作者 雷勇)
今年前7個月,湖北出口2485.7億元,增長4%,其中,機電產品、紡織品等領域出口增長明顯。各地企業通過科技創新、嚴格品控、提升管理等,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加速“出海”拓市場、賣全球。
大悟
大悟襪子走出深山賣全球
8月13日,走進湖北智珅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現場數百臺全自動機器轟鳴。不到兩分鐘,一雙雙款式新穎、質量上乘的襪子就下線了。
“公司生產襪子的日產能可達到5.4萬雙。”湖北智珅紡織科技有限公司設備主管曹金平說。
湖北智珅紡織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設計、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專業針織運動襪類企業。2023年,湖北智珅紡織公司年生產襪子300萬打,產值達2億元。
近年來,智珅紡織不斷加大研發投入,通過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成功推出了一系列高品質產品。運動襪類,更注重抗菌性,還需要有一定的壓力感。壓力襪在運動時有助減少腿部腫脹,也有助于運動后恢復。在智珅紡織,一雙價值幾元到幾十元的襪子,匠心無處不在。
公司副總經理蔡芳芳介紹,僅研發設計,公司去年投入近500萬元,今年研發費用預計達到700萬元。技改擴能,今年公司還添置了240臺一體機,大大提升生產效率。
專注于生產一雙好襪子,智珅紡織從原材料開始嚴格把關,編織、查襪、定型等每個環節都進行嚴格把控。
得益于嚴格的品控,優化生產流程,提升人員技能,經過多年的沉淀,智珅紡織也成為了安踏、李寧等知名品牌的合作伙伴,公司訂單持續增長。
面對趨于飽和的國內市場,為了增加市場占有率,今年4月,公司逐步嘗試“出海”,將一雙雙“大悟造”襪子推向國際市場。目前,公司生產的襪子已出口到歐美、東南亞等地區的一些國家,預計今年出口創匯達到2000萬美元。
(選自 湖北日報客戶端大悟頻道 作者 王丹 徐航 羅瓊)
谷城
東華機械8000萬元農機零部件出口澳大利亞
8月6日,位于谷城縣石花鎮楊溪灣工業園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湖北谷城縣東華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線上一派火熱景象,工人們鉚足干勁,搶進度、趕訂單,確保保質保量完成首批8000萬元出口訂單交付。
走進機加車間,數控機床轟鳴聲不斷。作為本批次精細產品加工的主力,工人們設置參數,更換刀頭,車輛有條不紊來回轉移加工件,全力以赴趕制首批出口至澳大利亞的大型農機設備(鑄鋼)關鍵零部件訂單。
機加車間工人代全斌說,“為保證生產進度,我們實行三班倒,同時加大了產品的自檢頻次。”
公司立足于汽車零配件及機械零部件領域,主要從事汽車零部件的研制、生產和服務。為了確保3萬件10余種類型產品的生產進度與品質,公司精心組織調配,分批次高效趕工。
機加車間主任劉峰介紹,本次訂單品種多、時間緊,工人們共分成好幾個班組,分別加工不同的產品。同時公司在車間增加了冷風機、降溫降暑藥品,確保工人的工作環境。
近年來,公司主要承接來自東風德納車橋有限公司、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出口的工程車輛、大型農機設備(鑄鋼)零部件產品。隨著輕量化技術的成功應用與市場推廣,產品得到了更多客戶的認可,訂單數量也呈快速增長趨勢,預計今年突破2億元。
東華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成根表示,本次出口訂單3萬件,目前已完成總份額的90%,預計9月底完成交付。其余的訂單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生產量已排到今年年底。
(選自 湖北日報客戶端谷城頻道 作者 田強 王冬紅 章一彬)
宣恩
搶鮮上市黃金梨喜獲豐收
8月12日,宣恩縣椒園鎮黃坪村黃金梨進入采摘旺季,一個個碩大金黃的果子掛滿枝頭,口感清脆香甜。
一大早,該村8組村民王美云就與同村村民在果園里采摘新鮮的黃金梨,不到半小時,一個個黃中帶亮、圓滾滾的黃金梨就裝滿了背簍。
“我們種黃金梨20多年了,家里有七八畝地,今年收入預計有三四萬元。”在果園里忙碌著的村民王美云說。
在果園里,三三兩兩游客穿梭其中。“我是宣恩本地人,聽說黃金梨成熟了,我帶著家人來買,老人和小孩都喜歡吃。”游客潘俊說。
黃金梨是宣恩縣椒園鎮黃坪村的特色支柱產業。為幫助果農盡快“出貨”,也讓全國各地朋友都能吃到鮮甜可口的黃金梨,除村民采摘后線下售賣外,該鎮鎮投公司積極搭建直播平臺,推介黃金梨。一經上架,便吸引了大撥“粉絲”下單。
“這幾年宣恩旅游非常火爆,我們也希望宣恩的土特產也能‘出圈’。同時,通過線上各類平臺,讓我們的土特產走出大山,走進千家萬戶。”黃坪村黨支部書記姚元翔表示。
黃坪村海拔在1000米左右,氣候濕潤、溫度適宜、充沛的光照和土壤富硒特點,造就了黃金梨的極佳品質。姚元翔表示,該村通過現有的2450畝黃金梨產業,每年舉辦梨花節、黃金梨采摘節,吸引眾多游客慕名前來,逐漸走出一條“黃金梨產業+旅游”的融合發展之路。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完善我們的基礎設施,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我們村里面觀光旅游,吸納更多的人才投入到產業發展之中,助力鄉村振興。”姚元翔說。
(選自 湖北日報客戶端宣恩頻道 作者 倪雷 豆建瑞 向薇 王呈稀)
咸安
3萬畝再生稻迎來豐收季
8月13日,咸寧市咸安區3萬余畝再生稻陸續成熟,喜獲豐收,種植戶趁著晴好天氣搶收再生稻,確保顆粒歸倉。
在汀泗橋鎮古田村汀泗興旺家庭農場的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壓彎了金黃的植株,散發出陣陣稻香。一臺聯合收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收割、脫粒、粉碎,農機手技術嫻熟,幾十畝熟透的再生稻不到40分鐘就已經收割完畢。汀泗興旺家庭農場負責人余佳林掩飾不住豐收的喜悅,他興奮地對比了一下雙季稻和再生稻種植的效益。
“雙季稻種植和再生稻種植我們已經嘗試了很多年,在我們收割完早稻之后,進行晚稻種植之前,要進行整地、育秧、施肥、插秧、打藥這些環節,我們在種植再生稻的時候,就省去了上述的諸多環節。”余佳林說,雙季稻的種植產量雖然能夠多兩三百斤,但是在種植再生稻時省去了上述環節,在無形中減少了成本,相比較而言種植再生稻會更劃算一些。
“收完頭茬再生稻后,要及時下好提苗肥,管好田間水,保持好的田間干濕狀態,直到再生稻收割,這樣可以保證二茬稻的品質和產量。”咸安區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潘名建一邊查看再生稻的稻穗長度、結實率和稻茬的再生芽頭,一邊對再生稻的田間管理進行指導。
據介紹,再生稻的示范推廣種植,是將傳統的“一種一收”改為“一種兩收”。每年5月,種植戶按照統一品種、統一機插秧、統一施肥、統一植保、統一機收的模式種植優質再生稻,頭茬水稻收割后,種植戶將在稻田里重新灌水,追施肥料,促進植株二次發育,到十月中下旬將收割二茬再生稻。
“今年我們全面推廣了優質品種,頭茬稻產量和去年基本持平,但是今年推行了訂單生產,實行優質優價,收益比去年每畝平均要高200到300元。”潘名建介紹。
再生稻與常規雙季稻相比,具有省種、省工、省肥、生育周期短及綠色環保等特點。近年來,咸安區采取多種措施支持發展再生稻產業,帶動農民在單位面積內實現節本增收。目前,再生稻種植技術日趨成熟,面積已擴大到3.2萬余畝。
(選自 湖北日報客戶端咸安頻道 作者 李衛東 胡蔡 王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