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老鐵疊疊樂抽出UR卡,真是歐氣十足!接下來我們趁熱打鐵趕緊再拆兩個卡包,直播間的寶子們也不要眼紅,趕緊拍哈,主播這里的存貨也不多了,手慢無哦!”,近兩年在直播間興起的拆卡游戲把80、90后在地上玩的“拍卡”搬到了互聯網上,一張桌子、一把剪刀、一堆卡包、一個主播,就讓許多“Z世代”的年輕人深陷其中無法自拔不惜掏空錢包也要在直播間下單拆卡,那拆卡的吸引力是來自于哪里?這到底是一場淘金的盛宴還是偽裝的賭局?
拆卡有吸引力的根本原因。首先是卡牌制作精美,各類要素都能被制作成卡片,從奧特曼到小馬寶莉,從流行明星到四大名著,只要是熱門IP都可能被制作成卡牌,人們看著卡牌中那些被精心設計、印制的喜愛角色,心里的收藏欲很容易就會被喚起。其次是拆卡本身具有隨機性,卡牌制造商通常將一個系列的卡牌組分成幾個等級,然后以控制印刷量的方式體現不同等級卡牌的稀有程度,由于在一包卡牌中抽到喜歡的稀有卡牌的概率通常是很低的,所以在直播間一旦拆出稀有卡牌就會引發圍觀網友的羨慕與叫好,主播也會通過“歐皇”、“歐氣滿滿”、“吸歐”和“歐寶”等術語鼓勵網友下單,人們沉迷于拆卡時的風險感以及拆得稀有卡牌時的興奮,直播間也會刻意營造緊張刺激的氛圍吸引潛在客戶。最后是拆得的珍惜卡片還能在二級市場上交易,目前中國的卡牌二手交易市場充斥著大量的回購卡牌的商家,人們一旦抽到特定的珍惜卡片就可能獲得高額回報,在2021年,就有一張名為“青眼白龍”的游戲卡牌在司法拍賣中被炒至8732.6萬元的天價,二手交易平臺上,一張“小馬寶莉”卡牌被賣家定價14.88萬元,這種高額回報的可能性吸引著人們不停在直播間下單,希望自己就是下一個幸運兒。
拆卡游戲背后的百億市場。根據華經情報網發布的消息“2022年,中國收藏卡行業市場規模為113.1億元,同比增長42.1%”。2024年1月24日,賣奧特曼卡牌的卡游公司,赴港沖擊IPO,這家公司也是以2022年的年收入超過40億一戰成名,Hitcard卡牌公司創立于2021年,該年12月到2022年年底,一年時間Hitcard密集拿到四輪融資,抖音直播拆卡行業流水從2020年2億上漲到2023年上半年30億,卡牌行業規模擴大的速度令人咂舌。行業的迅速擴大,確實創造了更多的就業崗位,卡牌這條產業鏈上,隨著訂單日益增長,對設計師需求量增大,工廠越建越多,越來越多的人從事拆卡、賣卡直播。
但資本從來不是善良的天使,它更像是一把鋒利的鐮刀,它的目的是收割豐沃土地上的糧食,卡牌行業這幾年的風光無限,很大一部分得益于價值觀還沒定型的“Z世代”作為“輸血者”為其供血,其中還有許多沒有收入來源的未成年人,他們手里的錢早已是被牢牢鎖定的獵物。這看似一場盛大的淘金熱,但誰又能想到這座“金礦”都是卡牌公司、投資機構、直播平臺和營銷公司精心搭建起來的。
直播間拆卡缺乏及時監管。據央視財經報道,有家長反映孩子為抽卡牌盲盒半年花費近10萬元,四川一位13歲女孩在1個月內總共下了58單,消費5000多元,一位家長在社交媒體發帖稱自己13歲未成年的孩子在假期玩自己的手機,在拆卡直播間花費了2000元,想要退款也不容易,平臺需要其自行舉證此行為是孩子所為。在卡圈有“抽對一張卡,享受下半生”的說法,由于在二級市場存在被炒到幾十萬的天價卡牌,這就很容易讓人們產生以小博大的心理,特別是未成年人自控能力差,容易產生成癮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開設賭場罪的界定要素之一是存在收益最終能夠兌換成法定貨幣的渠道,在直播間購買的稀有卡牌能在二手市場高價賣出本身就存在涉賭風險,而且平臺監管不嚴,雖然拆卡直播間總會擺上“未成年人禁止下單”的牌子,但仍擋不住懷有僥幸心理未成年人拿著家長的手機暢通無阻的出入各大拆卡直播間下單拆卡,實際上許多成年人在這樣的直播間里也難以自持,有的人想通過這場游戲解壓,也有人希望通過這場“無傷大雅”的游戲獲得一些收益,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哪怕直播平臺規范了售賣流程、規避了涉賭風險,但可以預見的是在這場缺乏及時監管的游戲中,一旦二級市場崩盤,不管多么珍惜的卡片也就只是一張包裝精美的紙,到時候誰囤積的最多、投入的最多,就赫然成為了經濟學家口中的“最大的笨蛋”。
從蹲在地上“拍洋畫”、“拍卡”到直播拆卡,卡牌受到追捧的本質還是來源于人們對童年回憶的珍重與對優質文化的熱愛,人們美好的感情賦予了卡牌額外的價值,卡牌商家與各大直播平臺卻通過種種手段讓這份感情利用了這份感情,它成為了未成年人沉迷的玩具、投機者桌上的籌碼、資本手里的鐮刀,這場看似淘金熱潮的背后,是一場可能變成賭博的危險游戲,2023年國家市場監管管理總局印發的《盲盒經營行為規范指引(試行)》對如今的拆卡市場進行了規范,但面對花樣層出不窮的互聯網,網絡監管手段往往具有滯后性,今后,還需不斷完善監管手段和懲罰機制,提防類似游戲發展成未成年人的精神毒品,成年人要加強自我約束,提高風險意識與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覺成為網絡環境的監督者,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不法行為,為青少年們打造一個風清氣正、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網絡環境。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李恩澤(武漢經開區)
責編:詹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