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圖/劉陽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評論員 徐漢雄
極目銳評
跳水運動員全紅嬋在奧運會奪冠后,她在廣東省湛江市麻章區麻章鎮邁合村的老家成了網紅打卡地,她爺爺的家門口變成了“小吃一條街”。8月12日,邁合村村干部說,當地日夜巡邏,衛生也是每日一做,力求維持好秩序。(據8月12日極目新聞報道)
聲音
新京報:對全紅嬋,要“愛”,不要“礙”——不光是對全紅嬋,對所有運動健兒們都該是這樣。很顯然,堵在家門口讓她回不了家,是走在了愛護的反面,也展示了追捧的“錯誤打開方式”。
據報道,最近每天都有約1000人到邁合村打卡,村口停滿車輛,游客川流不息。當地連夜安排加寬路面,并利用一塊空地建設停車場。
年僅17歲的全紅嬋,在連續兩屆奧運會上奪得3枚金牌,連世界泳聯都在社交平臺發文盛贊:“你17歲時在做什么?全紅嬋已經衛冕奧運會冠軍了!”全紅嬋年少有為,有頑強拼搏的奮斗精神,有刻苦專注的可貴品質,這讓她贏得不少人的喜歡。一些網友跑到全紅嬋的老家打卡,有的是表達“敬英雄愛英雄”的誠摯情感,但湊熱鬧、蹭流量的也大有人在。
面對慕名前來的游客,當地積極做好服務,制作“邁合村歡迎你”的牌子,修建遮擋民居的圍欄和臨時停車場,當地政府和派出所派出工作人員日夜巡邏,村里組織志愿者打掃衛生等。這是應有的待客之道。全紅嬋以一己之力帶火一個村,即便其中有網紅效應的因素,但當地順勢而為利用好這波流量,做法值得肯定。還有網友支招,當地可以利用全紅嬋的知名度與高人氣,開辦跳水學校、推出相關文旅產品,將眼前的流量變為長遠的“留量”。這個思路也沒錯,就如全紅嬋的哥哥開啟助農直播帶貨一樣,只要無損于全紅嬋的形象,不給全紅嬋造成困擾,合理利用全紅嬋的名人效應為當地經濟發展服務,并不為過,不能說是在消費全紅嬋。
隨著普通人能到奧運會賽場參加大眾組馬拉松比賽,奧運會與人們的距離日益拉近。利用奧運熱潮吸引更多人投入健身活動,以運動員的拼搏精神激勵大眾在各自的賽道上勇于超越,為美好生活奮斗,這也是應有之義。
奧運健兒的老家成為打卡地,不止全紅嬋。中國女排在里約奧運會奪冠后,女排主攻手朱婷在河南省鄲城縣老家的房子也成了熱門“景點”;黃雨婷在巴黎奧運奪冠后,她在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的老家門口的大石頭也成為網紅“景點”;謝瑜在巴黎奧運會奪得金牌后,他在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的老家也引來許多游客。奧運冠軍令人尊敬,鄉親們為家鄉走出這樣的優秀子弟而自豪,有人前來沾沾喜氣,滿足一下好奇心,這都是正常現象。
當然,參觀打卡一定要文明先行。尤其是一些網紅主播,不要為了直播不擇手段,不要影響當地的生產與生活秩序。在全紅嬋老家邁合村村民看來,大量涌入的游客對他們的生活就有些打擾,為了維持秩序,村里最近非常忙碌,好在當地全力應對,總體影響可控。
忙而不亂,忙而有序,這就很好。客人慕名而來,主人熱情接待,大家相互尊重、彼此愛護,就是一段佳話。共同沾一下奧運冠軍的光環與喜氣,以此為生活添彩,化為前行的溫暖力量,這是讓人喜聞樂見的事。無論全紅嬋老家,還是其他奧運冠軍的老家,游客打卡但不打擾,才能兩全其美,就不妨樂觀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