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小朋友在托管班上安全課
玩泡泡學知識,科學課寓教于樂
春和社區的孩子們上乒乓球課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胡長幸 通訊員 柏紀剛 鄧新發 張冰 實習生 林宸鉉
拿著自己制作的實驗道具,自信地站上舞臺,向臺下的觀眾講解科學原理;拿上乒乓球拍,與小伙伴在球場對打,仿佛上了奧運會賽場;換上漂亮的服裝,拿起麥克風朗誦起唐詩《黃鶴樓》……
8月13日,在武漢市東湖高新區花山街春和社區,為期一個月的暑期托管服務結束。結業課上,數十名孩子變身“科普老師”“運動員”“朗誦家”等角色,向家長、大學生老師和社區志愿者等匯報托管學習成果,給自己的暑期托管班生活畫上句號。至此,今年該街道所有社區的暑期托管班項目“花漾學堂”圓滿結業。
暑期孩子托管難,是很多雙職工家庭的急難愁盼問題,也是街道和社區必須回應的民生需求。花山街道探索最匹配的解決路徑,在東湖高新區率先落地低價有償暑期托管項目,運用動態締造、“家校社”聯動理念,從資源整合、課程優化、保障供給、低價有償服務等方面進行了有效嘗試,既豐富了少兒暑期學習時光,也得到了居民的普遍贊許。
整合優質資源,多方共辦托管班
今年,花山街道全面推動共同締造走深走實,有序引導社會組織、市場力量、專業師資、高校大學生等主體參與,共同打造全面覆蓋11個社區、34個小區的暑期托管班項目“花漾學堂”,為轄區居民提供一種新的放心選擇。
上述主體中,新一批大學生志愿者的接力加入,為各社區暑期托管服務力量增添了充滿活力的“小老師”和“托管幫幫團”。
今年6月,街道通過提前達成的共建機制,繼續與湖北第二師范學院七彩童心志愿服務隊、文華學院大學生志愿服務隊、花山眾愛社區服務中心、青羽志愿者服務中心等志愿服務組織,相約做好暑期托管服務的“社區合伙人”。由于他們的參與,每個社區托管班的師生比平均達到了1:10的水平,師資數量超過50人。
每個托管日,志愿者根據社區居民的不同需求,有針對性地設計了文學、藝術、體育、科學、手工等豐富多樣的興趣課程,拓寬孩子視野,提升發展素質;在暑假作業輔導環節,他們化身“小老師”,各科課業輔導毫不含糊;而在課間、課外,他們又是“哥哥”“姐姐”,跟小朋友們玩成一片……安心的社區環境、用心的托管課程、細心的志愿服務,讓家長們感到放心。
軟件新城智慧社區負責人袁婷介紹,該社區托管班于7月5日開班,8月3日結課,因場地限制只招收了67名小朋友,不少家長覺得名額少了。孩子們喜歡跟志愿者一起上課、玩耍,分別時戀戀不舍。一位叫翁熙雅的小朋友,畫出每位老師的卡通形象,表達感謝、想念之情,讓大家十分感動。
此外,花山街道還鼓勵、引導各社區挖掘居民達人、家長志愿者、周邊學校、共建企業和商戶等共建力量,為暑期托管班引入個性化資源,優化服務,打造特色,滿足需求,形成可復制的“家校社”聯動服務機制。
按需定制課程,科學帶娃受歡迎
這個暑假,小朋友想玩什么?家長想讓孩子學什么?各社區、執行托管班的志愿服務組織,提前聯合進行了大范圍需求調研。結果表明,文體、科學、手工類等興趣課最受孩子歡迎,家長則希望孩子上完托管班后,學校留的暑假作業也能完成。
特色源自按需定課。不少社區托管班的開辦時間,與巴黎奧運會比賽日有一定重合,于是體育運動課安排上了,大人、孩子都喜歡。
比如,8月13日之前的每個托管日,在春和社區的乒乓球館,乒乓球教練會給孩子們上90分鐘的乒乓球訓練課。經過3周的訓練,小學員們大多數從門外漢躍升到“正反手都能打幾拍子”的水平。志愿者許錚介紹,在這里練乒乓球的孩子大都知道,本屆奧運會在法國巴黎舉辦、中國乒乓球選手樊振東很厲害等。結課時,積分高的學員還得到了迷你版的乒乓球文創小卡片,他們非常開心。
科技課幾乎是每個社區托管班的必修課。從好奇現象到了解原理,再到親手做實驗、演示簡易科學玩具,孩子們體驗到探索的樂趣。理論知識轉化為實實在在的作品,讓科學夢想照進現實。
“哇,好神奇!”7月23日,在蘭園、杏園和棠園社區聯合開辦的暑期托管班上,孩子們觀看了一場由志愿者演示的“我的泡泡為什么能這么大”主題科學課,泡泡水被拉成各種形狀的大泡泡,顏色在陽光的照射下不斷變換。之后,孩子們開心地玩了起來,水的表面張力、七色光折射率等物理知識得到了傳播。此外,噴霧作畫、水中花園等科學實驗也大受歡迎。
白羊山社區一位居民看到孩子回家后演示的科學實驗,由衷點贊道:“這是在科學之城科學帶娃,很有光谷特色!”
據了解,花山街道重視對青少年素質的培養,要求各社區和志愿服務組織將科普內容作為暑期托管班的重點學習課程,激發青少年熱愛科學、大膽探索。
創新運行機制,低價有償獲多贏
為了更好地解決暑期孩子托管難問題,花山街道今年吸收了武漢市兒童友好型社區——白羊山社區去年探索成功的低價有償運行經驗,推出全覆蓋、可持續、長效化的升級版暑期托管班“花漾學堂”項目。其主要模式為,采用“社區籌一點、市場讓一點、居民出一點”方式,有序引導社會組織、市場力量、專業師資、高校志愿者等主體參與,使得服務面首次覆蓋街道所有11個社區,服務時間普遍延長到一個月左右。
寬敞明亮的活動室,整齊擺放的座椅,智能的多媒體設備……蘭園、杏園和棠園社區合辦的暑期托管班,設在光谷第八初級中學,安全員、志愿者、社區工作者等全程保駕護航。
除了借用轄區中小學暑期閑置教室外,“花漾學堂”還充分利用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街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等,就近就便為孩子提供托管服務,“15分鐘服務圈”基本覆蓋了全街34個居民小區,既方便家長接送孩子,也為社區公共空間帶來了人氣。
花山街道有關負責人介紹,到8月中旬,“花漾學堂”項目已服務轄區近600個家庭,服務人數比去年增加了數倍。該項目提升了社區民生服務質量,解決了部分家庭的暑期帶娃難題,幫助大學生收獲了寶貴的實踐經驗,達到多方參與、多方共贏的效果。花山街道也成為東湖高新區首個在所有社區推廣低價有償暑期托管的街道。
“家門口的暑期托管班是雙職工家庭的福音。托管時間從上午8時30分到下午5時,一天收費不到50元,包含孩子的午餐、課程耗材、保險費等,挺省心的。”軟件新城智慧社區居民周淑芳表示,她和許多家長非常認可這種創新、實惠的托管班運行模式。
據介紹,今年以來,花山街道啟動“多元善治,效能提升”三年行動,試點探索公共空間社會化運營,先后推出了社區幸福食堂、花山青年夜校、“花漾學堂”暑期托管班等創新載體,以低價有償可持續的方式,進一步彌補公共服務短板,讓更多居民享受民生福祉。
(本版圖片均由通訊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