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亞捷在羅蘭·加洛斯網球館。(受訪者供圖)
兒時的徐亞捷和媽媽周榮華。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胡雨薇 通訊員 王俊 實習生 高婧萱
帶著媽媽的夢想,她拼搏了八年,走到了巴黎奧運會的舞臺上。
“中國體育代表團乘船出現的時候,聽到身邊另一位裁判高喊著‘中國隊加油’,當時我喉嚨發緊,眼淚奪眶而出。”回憶參加巴黎奧運會開幕式的感受時,作為本屆奧運會唯一的湖北籍裁判員,徐亞捷仍覺得鼻子發酸。
8月13日,全省青少年網球錦標賽正在省奧體中心網球館進行,徐亞捷擔綱仲裁工作。自8月6日從巴黎返漢后,她就忙個不停。
一周之前,作為司線裁判員的徐亞捷站上了網球最高殿堂之一的羅蘭·加洛斯球場,實現了執裁奧運比賽的夢想,見證了另一位湖北姑娘鄭欽文登頂奧運之巔。
“我為媽媽圓了一個夢。”徐亞捷提到的“夢”,是一個體育之家的光榮傳承,她的名字由來,也與這個“夢”有關。
1992年,徐亞捷出生,“‘亞’是亞運會,‘捷’代表捷報。我是北京亞運會后出生的,媽媽就以‘亞運之后的捷報’給我取了這個名字。”
徐亞捷的母親周榮華不簡單,在1990年北京亞運會斬獲皮艇女雙500米金牌之前,曾連奪1984年和1985年亞錦賽女雙500米和四人艇冠軍,是第六屆全運會皮艇500米單人和雙人雙料冠軍。1991年退役后,周榮華自2000年起擔任省女子皮艇隊主教練,率隊斬獲過2010年全錦賽女雙500米皮艇金牌等多項榮譽。
徐亞捷清晰地記得,兒時家里一直非常熱鬧,客人多為媽媽的同事,也是湖北賽艇、皮劃艇項目在全國都響當當的人物。一到奧運會,全家人必定守在電視機前為中國隊加油助威。看著中國健兒為奧運拼搏,周榮華動起了心思,女兒能否接續自己沒能實現的奧運夢?但她深知競技體育之苦,加上徐亞捷身子骨很弱,這個夢便被輕輕放下了。
直到徐亞捷上大學選擇網球專業,之后又成為網球裁判,周榮華的心又動了,“丫頭,你什么時候能去奧運會呀?媽媽最遺憾沒能打上奧運會。”徐亞捷當時沒有吭聲。
“為這一刻我已經準備了8年”,在2015年拿到國際級白牌裁判資格后,徐亞捷開始向國際網聯申請以裁判員身份參與奧運會執裁工作。里約、東京連續兩屆落選,反而激發出湖北姑娘更大的斗志。2018年,徐亞捷成為溫網預選賽“新生”,通過勤奮學習,努力提升執裁水準,她不斷在國內外頂級賽場上積累著大賽的執裁經驗。在從新華路體育中心被借調到省網球中心期間,有過多次執法四大滿貫的徐亞捷最終收到了國際網聯的邀請函,成為本次奧運會唯一“湖北籍”裁判員。
喜訊傳來,“說不出來的激動和開心,沒想到是女兒幫我完成了奧運夢!”周榮華說。
在巴黎的10多天,徐亞捷每天從中午11點工作到晚上9點,“執法法國組合加西亞和帕里的女雙比賽時,中央球場山呼海嘯的吶喊聲,讓我變得更加專注。同樣是為國出征,一定要展現中國裁判員的風采。”
徐亞捷回武漢后,每逢有鄭欽文的比賽重播,徐亞捷一家三口也會圍在電視機前,三歲的寶貝女兒就會一直喊著“鄭欽文姐姐加油”,“我女兒是在今年的澳網直播時認識的鄭欽文,不知她長大后,會不會也從事體育,但肯定會是個‘奧運通’!”徐亞捷笑著說。
“這次寶貴的奧運執裁經歷,將激勵我繼續向上攀登。”徐亞捷的裁判工作日程緊密,現在,她已經有了新目標,“眼下先把今年中國賽季的比賽都完成好,然后是繼續豐富大賽經歷沖擊銅牌裁判資格,希望能再度以裁判身份登上奧運,洛杉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