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記者胡祎、通訊員成子康、黃銳)8月10日20時40分,滿載著78個集裝箱、2340噸進口大豆的39206次貨運列車,從武九鐵路四等車站——羅家橋站緩緩開出,向四川青龍場站馳去。
這些大豆從美洲采購,經十萬噸級海船運到舟山港,分裝到萬噸級江船,沿長江水道逆行到達黃石新港后起船上岸,在港區棋盤洲貨場“散改集”灌裝進鐵路集裝箱,在羅家橋站發往川渝地區。
自2019年11月以來,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鐵”)與黃石新港物流園區、中鐵集裝箱武漢分公司等多部門積極協作,從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方面,不斷優化進口大豆海江鐵聯運的(貨)物、(集裝)箱、(運)單、(發)票各個環節的流程流線和接駁接續,經過反復實踐,形成了一條十分成熟、高效的大豆物流供應鏈,以每月2—3列的頻次發往川渝地區。
為何選擇在黃石上岸?業內人士介紹,通過長江向上游運輸需要翻越三峽大壩,但翻壩等待時間長,再遇到汛期就會影響運輸時效。因此,選擇水鐵聯運是很多大宗商品商家的選擇。
羅家橋站臨近長江水道,有專用鐵路與黃石新港互聯互通。國家鐵路與長江航運以“黃石新港—羅家橋站”為中轉樞紐,大力發展鐵水聯運,該樞紐“鐵水”聯運已拓展到進口糧食和鐵礦石、國內北煤南運、北糧西運等多個業務單元,為促進產業鏈、物流供應鏈穩定,推進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運輸保障。
今年以來,武鐵羅家橋站已向川渝方向開行20列進口“大豆專列”,累計運輸2000多個標準集裝箱、6.4萬噸進口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