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訊(記者李博 通訊員向申榮 馬義杰 吳麗婭)8月9日,恩施鶴峰縣太平鎮龍潭村村民田國知的梨園里,一個個圓潤飽滿的梨子掛滿枝頭,長勢喜人。眾多慕名而來的游客正在挑選心儀的果子,現場熱鬧非凡。
鶴峰縣容美鎮楊柳灣社區居民王紅說:“聽到這里梨園開園了,所以今天專門來到這兒買梨子,已經選了一百多斤,這里的梨子汁好、甜,水分也好。”
據了解,梨園位于龍潭村二組,占地面積20多畝,梨子的品種主要有園黃、華山、長仕郎等。梨園主人田國知笑著說:“我們每年都是8月初開園的,現在基本上都是游客過來自己摘,每天的銷售量在5000斤左右,預計今年光賣梨子都有十余萬元。”
據了解,該梨園不僅種植了優質的糖梨,還在林下散養了數千只“梨園雞”。這些雞以梨園中的青草、樹葉和昆蟲為食,不僅能幫助梨園除草、除蟲,還大大提高了梨子的品質。同時梨園中的優質環境,也讓這些“梨園雞”肉質鮮美、營養豐富,深受市場歡迎。
田國知介紹,今年“梨園雞”出欄約有5000只,散賣16元一斤,每只雞的毛收入約80元,可創收三十余萬元。
近年來,鶴峰縣大力推廣林禽、林畜、林蜂等林下種養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不斷提升農產品的品質和附加值,鼓足村民的“錢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