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趙雪純
通訊員 張雅茹 於鑫益
18歲少女平時性格開朗,在即將開啟大學生活之前,不幸被診斷出患有可能導致終身癌變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接受腹腔鏡下全結直腸切除手術后,于8月12日康復出院。
近幾個月來,小婷(化名)出現進食后立即排便、頻繁腹瀉等大便習慣改變的癥狀,這些異常表現讓小婷父母十分擔憂,迅速帶她前往當地醫院就診。“到醫院一查胃腸鏡,發現了整個大腸里長了成千上萬個息肉,小婷的父親2015年就確診了這個病。”小婷的母親說,小婷的父親確診后接受了手術治療。當時,醫生就告知說這個病有遺傳到子女的風險,但沒想到小婷這么快就長這么多息肉。
患者給江從慶教授(右二)、陳文豪醫生(左二)送錦旗致謝
小婷來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求診后,低位直腸癌診療中心的陳文豪博士詳細詢問了她的病史,并結合腸鏡報告和特殊的家族史,判斷小婷可能患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隨后經系統檢查確診。“該病如果不治療,終身癌變率達100%,還可能導致出現不同的結腸外表現以及其他惡性腫瘤。若父母一方患病,遺傳給子女的概率為50%。”陳文豪博士表示。
小婷入院后,低位直腸癌診療中心主任江從慶教授團隊為她制定了腹腔鏡下全結直腸切除、回腸儲袋肛管吻合術的手術方案,即切除約1.5米的全結直腸,并用回腸造了個“儲袋”,這樣完全不影響小婷的術后正常生活。該手術方案以微創技術優化治療過程,僅通過腹壁5個小孔完成腹腔鏡全大腸切除。江從慶教授介紹道:“由于傳統手術創傷大且可能影響術后排尿功能、性功能甚至導致生育障礙,許多需要做手術的患者恐懼手術,甚至因此而耽誤了手術治療時機。如今腹腔鏡精準結直腸游離技術的運用使這些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術后的功能和生活質量。”
術后,小婷的康復進展顯著,手術次日已能獨立下床活動,并于第二日開始攝入流質食物,8月12日,她便順利達到了出院標準,滿懷喜悅地離開了醫院,準備和小伙伴一起迎接開學。
江從慶提醒,如果直系親屬中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建議其子女從10-12歲開始,進行結腸鏡檢查。一旦確診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是目前首選的治療方式。同時,江從慶教授也強調,定期體檢是預防疾病的重要手段,應該根據個人的年齡、性別和家族病史,定期進行相應的健康檢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