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通訊員 向申榮 林玟
7月31日,湖北省鶴峰縣燕子鎮衛生院住院患者陳女士收到了自己的病理診斷報告,被確診為子宮內膜息肉(良性),只需在衛生院調養過后即可出院。
在醫學上,病理診斷被譽為疾病診斷的“金標準”,是解決臨床問題的關鍵。今年6月,鶴峰縣數智化病理診斷中心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該縣正式進入病理診斷“數智化”時代,讓越來越多鶴峰老百姓感受到了“在家門口就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的舒心。
鶴峰縣數智化病理診斷中心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
7月29日上午,鶴峰縣數智化病理診斷中心接收到陳女士的組織標本,依托先進的醫療設備,對標本進行登記、取材、脫水、染色、封片,并結合其特性進行診斷。不過三日,陳女士便拿到了病理診斷結果。
“我們以前所有的組織病理報告都需要過5天左右,病人才能拿到結果,現在能縮短到3天。”鶴峰縣數智化病理診斷中心主任王德洲介紹道。
“以往我們要到縣醫院自己去拿病理診斷報告,現在方便多了,在鎮里就可以拿到,這對我們患者來說是非常大的便利,給我們節省了很多的時間、金錢和精力。”剛從醫生那里拿到病理診斷報告的陳女士心中一松。
值班醫生正通過數字掃描儀登記新到的組織標本
經過近兩個月的試運行,鶴峰縣數智化病理診斷中心運行有序,步入正軌。當前,該診斷中心已配備數字掃描儀、宮頸細胞AI檢查系統、冰凍切片機、全自動免疫組化儀等一大批先進病理設備,可開展21項病理技術業務,實現AI智能閱片和全流程數字化追蹤溯源管理。
“現在可以通過細胞AI輔助軟件,標記出來哪些部位異常、哪些部位正常,然后病理醫生只需要針對異常部分來進行復核,就可以完成診斷。通過AI軟件,我們現在看一張片子只需要3至5分鐘。”王德洲說道。
鶴峰縣數智化病理服務體系建設作為全省30個首批試點縣之一,在上級部門的支持下,鶴峰縣先行先試,采取“1+1+10”的模式,即依托縣中心醫院病理科建設數智化病理診斷中心,在縣中醫院新建數智化病理科,在縣婦幼保健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各鄉鎮衛生院建設10家基層送檢站,形成了覆蓋省、州、縣、鄉四級的病理檢查、診斷和會診網絡,實現建設標準化、業務數字化、診斷智慧化、管理規范化。
遠程會診室
同時,該中心還聘請了湖北民族大學附屬民大醫院陳顯兵教授及病理專家入駐中心,大大提升了鶴峰縣的病理診斷服務能力和水平。
“自6月5日以后,各鄉鎮都積極地往我們這邊送標本,確保病人不出鄉、標本不出縣。”縣中心醫院黨委書記張恩力說,“今年,我縣將數字化病理服務體系列入9項重點工作高位推進,按照‘1+1+10’的模式,用時42天就建成了醫共體的數字化服務體系。截至7月31日,我們已成功診斷了896例病例,其中15例疑難病例通過遠程會診得以解決。病理服務的小缺口,解決了我們人民群眾看病就醫難、就醫繁的大問題。”
下一步,鶴峰縣將更好把數智化病理服務體系建設與緊密型醫共體建設、三級醫院創建結合起來,持續提升縣級醫院病理診斷服務能力,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共享,讓群眾看病更便捷、更高效、更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