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米油鹽維系萬家安寧,衣食住行關乎百業繁榮,保護消費者權益就是呵護民生福祉、保護經濟活力,對推動高質量發展和保障高品質生活,意義非常重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近日公布,將于今年7月起實施。《條例》的出臺,可謂正逢其時,為新征程上推進消費環境建設強化了法治保障。
聚焦民之所盼,營造放心消費環境。《條例》圍繞保障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贈品也要安全,“免費不免責”;圍繞真實披露信息,規定了不得虛構或者夸大治療、保健、養生等功效誘導老年人消費,替我們消費者守好養老錢;圍繞保護消費者安寧權,規定不能擅自發送“推銷信息”,也不能擅自撥打“推銷電話”。通過這一系列更清晰的合規指引和更明確的法律責任,讓市場更加有序、讓經營更加規范,預防市場失靈、減少消費侵權。《條例》進一步扎緊預付式消費規范發展的法治籬笆,完善懲罰性賠償、預付式消費、七日無理由退貨等制度,這樣針對“沉疴痼疾”開出了“救濟藥方”,全面樹立消費者優先的政策取向,積極營造放心消費環境。
聚焦民之所需,打造放心消費品牌。要在擴面提質上持續發力,積極培育、嚴格認定放心消費示范單位,不斷增加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要在監管規范上持續發力,聚焦社會普遍關注、消費者反映集中的問題,通過行政指導、約談提醒、專項整治、社會曝光,強化監管執法,規范經營行為;要在創新引領上持續發力,大力推廣先行賠付、訴調對接、消費糾紛多元化解、線下購物無理由退貨等創新做法,提高放心消費創建成效;要在部門協同上持續發力,推進放心消費環境共建、共享,不斷提高放心消費創建的知曉度和參與度,積極營造人人關心、人人參與“放心消費”創建。
聚焦民之所急,高效處理消費糾紛。急群眾之所急,消費維權無小事。沒有后顧之憂敢消費,就要有公正高效的維權渠道。融合行業調解、消協調解、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于一體,構建“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讓消費糾紛調解更加便民和高效,大幅提升消費投訴調解成功率。暢通12315、12345平臺、信箱留言等投訴舉報渠道,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投訴方式,加快投訴舉報件的辦理力度,及時受理、協調解決各種消費糾紛。把更好地滿足群眾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完善工作機制、規范工作規則、細化辦理流程、提高辦結時效,確保群眾訴求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讓消保服務更加陽光、更有溫度,真正實現“真心面對面、溝通零距離、糾紛化解在源頭”。
聚焦民之所憂,筑牢消費安全防線。“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聚焦消費領域內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大力開展民生領域“鐵拳”行動、守護消費專項執法行動,瞄準霸王條款、預付式消費、“一老一小”、直播帶貨、刷單炒信、強制搭售、大數據殺熟、自動續費等新領域新問題點,糾正一批、查處一批、曝光一批,切實改善消費體驗,進一步豐富法定職責“工具箱”和“組合拳”,針對網絡消費可能會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持續優化網絡消費環境,讓消費者權益保護這張大網越織越密。
人人都是消費者。消費關系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不受侵犯,是人民群眾在消費領域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消費者權益保護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諸多參與主體。各方主體要以“民思我想,民需我辦,民問我答,民困我幫”為服務宗旨,精準分析研判,全力維權保障,用心用情辦事,為消費者愿消費、敢消費、樂消費提供強有力保障,才能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李浩然(湖北恩施)
責編:陳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