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周萍英
通訊員 張倩龍 李雯艷 張子緯 潘越鵬
實習生 張樂昕
進廠前是報廢的燃油叉車,出廠時變成全新電動新叉車;把廢鋁或拆解汽車零部件變成鋁水供應其他企業,回頭那家企業生產的廢棄鋁渣又運回來變原材料……
8月9日,極目新聞記者跟隨“筑夢現代化 共繪新圖景”中省媒體代表團,走進湖北省老河口市,見證垃圾變寶貝的神奇魔法,感受當地循環經濟與智能制造發展的澎湃動能。
變廢為寶,垃圾變金
老河口市循環經濟產業園位于該市南部重鎮仙人渡鎮。在這里,每一分鐘都有廢舊鋼鐵、橡膠、鋁等資源被再生利用,舊電池、舊輪胎等廢棄物實現“再就業”。
順博鋁合金湖北有限公司中的“散熱區”(張倩龍攝)
在順博鋁合金湖北有限公司,一進車間大門便能感受到陣陣熱浪。該公司是一家從事資源再生的企業,利用市場上的廢鋁或拆解汽車零部件等發展再生鋁綠色產業。
“從原料的采購到原料的分散,再到原料的投爐,整個生產工藝是國內最先進的。爐內的精煉、除氣除渣都采用的是惰性氣體氬氣,一般市面上的鋁棒采用的都是氮氣,氬氣除氣的效果要比氮氣除氣的效果更好。” 順博鋁合金湖北有限公司總經理方志斌介紹。
不僅如此,“我們為其他企業提供原材料,他們生產中的廢棄物又變為我們的原材料。”方志斌說,車間內的鋁水將運往鄰鎮一家公司,這家公司產生的廢棄鋁渣,又會被回收。
5年前,中國再生鋁行業龍頭企業順博湖北公司落戶位于仙人渡鎮的老河口市循環經濟產業園,從自動化廢鋁生產線到年產15萬噸鋁棒項目,再到投資1.5億元的鋁灰項目,在順博湖北公司的牽引下,一個又一個項目落戶循環經濟產業園,為老河口建設華中循環經濟強市筑牢底板。
相距不遠,園區內的遠銳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則主要從事再生塑料的利用,產業鏈主要集中在廢電瓶處置,經加工造成顆粒再提供給電瓶廠家。該公司董事長謝靳稱,今年下半年預計生產再生顆粒3000噸,年底將增加8條生產線。新增的產能,不僅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還將帶動周邊大量民眾就業。
如今,仙人渡鎮循環經濟產業園已有再生鋁、再生塑料、再生橡膠等六大產業鏈條,今年1—6月,園區規上企業產值破90億元。
以油換電,以舊換新
焊接與搬運機器人實現全過程無人化作業,黃色機械臂來回“雕琢”……在位于襄陽市老河口市高新區的中力電動叉車生產基地,結構車間與總裝車間內高智能化作業令人眼前一亮。“歷經下料、機加工、焊接、涂裝、總裝等工序,一塊鋼板進來,一輛整車出去。”湖北中力機械有限公司工廠長陳加華介紹。
正在作業中的機械臂(張倩龍攝)
智能作業的加持下,生產效率大幅提升。生產基地內,無人門架、車架自動焊接機生產線替代傳統人工焊技術;自動化噴粉流水線提升質量的同時可對粉末循環利用;智能搬運機器人高效配送物料,加快物資流動速度。
“以前這種老舊燃油叉車只能進垃圾場、報廢廠。”陳加華自豪地稱。走過一條條自動化生產線,一臺臺舊燃油叉車搖身一變為嶄新的電動叉車,工人正對成品車進行逐一測試。
陳加華介紹,利用在電動物料搬運領域積累的技術優勢,基地探索開展舊燃油叉車“油換電”的以舊換新業務。如今,“再制造”的電動叉車已陸續走向市場。
據了解,中力電動叉車生產基地項目于2022年2月開工建設,項目總投資6億元,由浙江中力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分兩期興建。
老河口如今正積極助推智能制造與循環經濟發展。老河口高新園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張偉表示,將完善“循環回收利用—高品質材料供應—高端裝備制造—智能化解決方案提供”產業體系,加快構建循環經濟產業與智能制造產業相互提供原材料的共促互補、共贏互惠發展格局,實現“1+1>2”協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