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龐正
4月28日,湖北省政府新聞辦舉行《關于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的實施意見》精神解讀系列新聞發布會第8場。其中,湖北省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陳惠霞介紹了全省工會組織在深化共同締造過程中的作為和舉措。其中提到,湖北每年投入2億多元,把工會服務送到職工群眾“家門口”。
陳惠霞介紹,去年以來,全省工會堅決貫徹省第十二次黨代會部署要求,出臺實施工會參與共同締造“12條”措施,通過宣傳發動、項目帶動、活動推動、組織聯動的“四動”舉措,省、市、縣三級工會興辦試點161家,組織動員廣大職工群眾“一起想”“一起干”,打造了一批工會參與基層治理的工作樣板,形成了一批工會引領職工群眾的經驗做法。
今年,省總工會在總結前期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及時謀劃制定《工會參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創新試點的若干措施》,概括來說,主要是采取推動“三個覆蓋”的具體措施。
擴大工會組織覆蓋。推進“縣級工會加強年”專項行動,持續加強鄉鎮、街道、園區工會組織建設,工會經費80%以上投向基層一線,增強“面對面”服務職工群眾的能力水平。根據城鎮社區、樓宇商圈及農村灣落、農業經濟組織等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加強村(社區)工會聯合會、聯合工會建設,重點做好快遞員、外賣員、貨車司機、網約車司機等群體建會入會工作,推動工會“神經末梢”進入基層治理單元,累計發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會員66萬人。主動適應新生代職工“網絡生活”特征,加強“智慧工會”建設,逐步實現“一鍵入會”、服務到位。
延伸工會服務覆蓋。持續唱好春送崗位、夏送清涼、金秋助學、冬送溫暖工會“四季歌”,一體提供幫扶、培訓、健康、文化、娛樂、婚戀等服務項目,每年投入2億多元,把工會服務送到職工群眾“家門口”。持續做好全省8095戶建檔立卡困難職工的“兜底”幫扶工作,推出農民工、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特惠大禮包”,加強對退休老職工的關心關愛,努力讓廣大職工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積極回應職工群眾需求,持續加強工人文化宮、職工服務中心等“樞紐型”公益服務陣地建設,推進戶外職工愛心驛站、職工子女托管班、司機之家、母嬰室、心靈加油站等“微陣地”進社區、進村落、進高速服務區、進基礎治理單元,暢通工會服務“最后一米”。
拓展工會聯系覆蓋。組建省勞模工匠宣傳團和1089支市縣工會宣講團(小分隊),深入基層一線、走進企業車間,常態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講好共同締造生動故事、廣泛弘揚共同精神,目前開展宣講4000余場次,覆蓋職工100多萬人次。發揮職工隊伍人才濟濟、專業精湛的優勢,成立以勞模工匠命名或主導的職工志愿服務團隊260多支,鼓勵其入駐基層、融入社區,開展惠民便民公益服務。培育孵化和聯系引導勞動關系領域社會組織,通過項目合作、購買服務等社會化、市場化方式,為職工群眾提供專業化個性化服務。
下一步,湖北省將推行14家縣域工會集中試點與各級工會廣泛探索同步,邊集中試點、邊總結推廣、邊建章立制,做到實踐創新與機制建設并行,努力形成深化共同締造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創新的“工會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