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四姑娘山鎮黨政”微信公眾號,4月28日,四川小金縣四姑娘山鎮政府發布《關于禁止到未開發開放區域開展一切旅游活動的公告》。
官方公告(來源:“四姑娘山鎮黨政”微信公眾號)
公告指出,因四姑娘山鎮區域及周邊未開發區域較多,一些地方位置偏僻、無交通、無通訊、區域內地形復雜,山洪、地災、森林防滅火、安全隱患較大,為切實保障廣大游客及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禁止一切單位(戶外公司)或個人非法進入四姑娘山及周邊未開發開放區域(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區域:巴朗山5072、5040;丹黃溝、石梯溝等區域及周邊達維、結斯等縣域內未開發開放區域)開展戶外徒步、登山滑雪、攀冰攀巖、野炊露營、穿越探險或其他人為活動。
公告提到,對因擅自進入未開發開放區域造成的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害等事故,全部責任由擅自進入的單位(戶外公司)或個人自行承擔。對因擅自進入未開發區域人員自愿請求進行搜救而造成的所有費用、損失等,全部由被救助人員承擔。
極目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次公告中提到的不少禁區都是社交平臺上所謂的“網紅打卡點”,從一些網友發布的“攻略帖文”中也能看出,這些“打卡點”的風險相當大。
巴朗山(圖源:封面新聞)
例如,在“巴朗山5072登頂”等相關話題下,就有網友直言,“新手小白請勿盲目嘗試”“此路線危險系數大”,特別是在提到巴朗山“絕望坡”時,不止一位網友表示,“絕望坡”非常危險,“在爬絕望坡時一定要戴上安全帽,因為不知道上面什么時候會掉下一塊石頭”等。
實際上,在幾年前,巴朗山還是一個非常小眾的山峰,但隨著“種草”以及徒步旅游熱潮的興起,不少年輕人選擇“打卡”巴朗山。
巴朗山有百畝高山花海,每年夏天,巍峨的雪山、翻滾的云海、爛漫的花海,成了一些人心目中“出片”的好地方。近幾年來,標注“巴朗山一日往返”“巴朗山徒步一日游”的攻略甚至吸引了相當一部分的外地游客,但人數激增的背后,人員被困、失聯等事故也時常發生。
巴朗山的風險尤其是冬季的險象環生,比如高海拔、大霧彌漫、能見度太低,以及很多是未開發區域等,卻往往被眾多慕名前往的“小白”所忽視。
2023年12月3日至4日,巴朗山接連發生兩起游客被困雪山事件,而這并非個案。阿壩消防在當時的一份通報中提到,被困人員在返回經絕望坡途中,不慎腳下踩滑摔傷,手腳骨折,撥打119求助。被困現場山谷地形復雜、雪地濕滑,屬于未開發區域,天氣漸黑、大雪紛飛能見度較低,經過4個多小時的徒步和攀登,救援人員方才在海拔約5000米的絕望坡一處山崖下發現了摔傷人員。
除了已經通報的案例之外,近年來,巴朗山區域發生了幾十起游玩探險導致的被困或傷亡案例。2023年6月14日,當地發生越野車墜溝致2死2傷的交通事故;2023年1月,一名游客在海拔4000米的巴朗山高山流石灘賞雪迷路,迷霧中試圖尋找出路時腿部受傷被困;還有2022年4月,兩名游客自駕在巴朗山埡口遭遇暴風雪天氣被困等,類似案例很多都被媒體進行了報道。
每逢假期,旅行成為很多人放松身心、調劑生活的選擇,對部分游客來說,如果能在放松的同時,“收割”網紅地標,拍出精致“大片”,則更是錦上添花,但旅游出行,要始終把安全保障放在首位,不可單純為了在“朋友圈攝影大賽”中“奪冠”或追求所謂的“極致”體驗而忽視旅游安全、出行安全。正如人民日報在《出游,到底要不要“出片”?》一文中所說,旅行本身就是一種意義,不能被相片框住,更不能被打卡定義。
極目新聞綜合“四姑娘山鎮黨政”微信公眾號、封面新聞、網友評論、人民日報客戶端、環球人物網、成都商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