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學芹課間輔導學生 攝影: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向一帆
鄒學芹在課堂上
鄒學芹到學生家中家訪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向一帆
“鄒老師,你的家鄉在遙遠的云南大理,怎么會來到梁子湖當老師呢?”每逢一屆新生入學,湖北鄂州市梁子湖區太和鎮蓮花學校英語老師鄒學芹總能聽到學生這樣的提問。她會笑著告訴學生:“緣分天注定”。
今年38歲的鄒學芹從小就有一個教師夢。十五年前,她只身一人,背著沉重的行李,幾經輾轉來到鄂州市梁子湖區太和鎮蓮花學校資教。她像一株仙人掌,扎根梁子湖畔,在這片鄉村土壤中汲取養分,見證這所鄉村學校的變化和成長。
鄉村學校有了英語專業教師
鄒學芹是云南大理人,就讀于中南民族大學,大學時在一次全省資教報告團校內巡講會上,聽到學長學姐們的感人故事后,便立志到農村去,到學生最需要的地方去教書育人。2008年8月,大學畢業的鄒學芹選擇來到地處鄂州梁子湖畔的蓮花學校工作。
鄒學芹選擇到鄂州資教,是看中這里離武漢近,方便今后回家。“簽約那天是一個下午,我在華師大體育館等了兩個小時,都沒交成資料,后來才知道是當地資教條件艱苦,教育局怕外地人呆不住,所以更傾向招收本地人。”鄒學芹告訴極目新聞記者,當時的工作人員總讓她“等一等”,蓮花學校老校長邱金云看到她堅決的態度后,才打破“外地資教老師呆不久”的刻板印象,最終和她簽約了。
來到蓮花學校,雖然心理已做好吃苦的準備,但校內的景象還是讓她傻了眼:破舊的校門,荒草齊腰深的操場,簡陋的教學樓,這里的環境,讓她心里泛起嘀咕。
彼時,蓮花學校還未曾有英語專業畢業的教師,而大學學習英語專業,且過了英語專業八級考試的鄒學芹,如同一場“及時雨”,讓這所鄉村學校首次有了專業的英語教師。
“當時,我帶八年級兩個班的英語課,農村孩子英語底子薄,甚至有學生字母都認不全,更不知道音標是什么。”鄒學芹說,剛接手時,學生基礎差到讓她有些驚訝。她沒有灰心,為擺脫教學困境,仔細分析原因,調整教學方法,每天都早早來到教室,帶領學生晨讀,教他們用音標拼讀。課后,對學習較吃力的學生進行單獨輔導,幫助他們一點點進步。入校的那個學期,她成了全校最忙最累的老師。
在她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當年的期末考試,該校原本全區墊底的英語成績,硬被鄒學芹教成均分居全區前列。“我總覺得自己就像一顆仙人掌,只要有土的地方就能頑強生長。”鄒學芹說,雖然教學條件和學生成績都不算好,但家長放心把學生交給我,自己就要盡最大的努力。
經常在宿舍為學生“開小灶”
來時一個人,落地一個家。工作一年后,鄒學芹與另一名男資教教師喜結連理。她常常說,來到這里,她“賺了”一個家。
夫妻倆工作在學校,生活在學校,婚禮也是在學校完成。蓮花學校現任校長黃金明依然記得,當時全校老師為兩位新人籌備婚禮時情景,“考慮到他們的經濟條件,學校為他們提供了婚禮場地,主持人和證婚人都由老師們客串。”黃金明說,學校還專門為他們粉刷了一間宿舍當作婚房。
由于蓮花學校地處鄂州的山區,校內許多學生是留守兒童。他們的宿舍,也成為許多學生改善生活的“小食堂”。周末,鄒學芹和丈夫會做些好吃的,喊還留在校內未回家的學生“開小灶”。
“我們家的小灶,不僅會喊不能回家的學生來改善生活,還會喊一些學習或心理情況有波動的學生來吃。那時我丈夫是班主任,總會借著吃飯來關心教育學生。”鄒學芹說。
蓮花學校的老師賀夢玲,就曾是鄒學芹的學生,就吃過鄒老師家的“小灶”,“雖然記不清當時犯了什么錯,但鄒老師精湛的廚藝和當時老師對我的關愛,仍記憶猶新。”賀夢玲說。
變著花樣鼓勵學生學習英語
十五年來,鄒學芹送走一批又一批學生,許多學生在她的影響下改變命運。
“如果不是鄒老師,我現在該在社會上流浪了。”談到鄒老師對自己的影響,蓮花學校2011屆學生小鄧常常發出這樣的感慨。原來,小鄧的父母是殘疾人,他因此有些自卑。八年級開始,原本聰明乖巧的小鄧變得叛逆,既不好好學習,對老師和同學的態度也不是很好。
“小鄧很聰明,看到他的變化,我和他當時的班主任很著急。”為將小鄧拉入正軌,鄒學芹多次前往小鄧家家訪,并經常叫他到自己家吃飯,進行勸導并監督他的學習。到九年級后,小鄧的心態慢慢好轉,學習成績也穩步提升,最終以優異成績,考入當地的高中。
“農村孩子學英語,就是羞于開口,但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只有開口才能學好。”為了讓孩子們愛上英語,鄒學芹想出各式各樣的獎勵,鼓勵他們。
課堂上,她會通過自制或自購教具,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課后,她又變成大姐姐,跟學生聊天,給他們講外面的世界。每當學生取得進步時,她總會真誠地、變著花樣地給予獎勵:給他們買課外書、文具、零食等作為獎品,給他們發獎學金,免除某次或幾次作業,或請他們到家里吃飯。
在她眼里,每個學生都是一朵花。“每朵花開的早晚不同,需要給他們點時間和鼓勵。”鄒學芹說。
曾多次拒絕調到城里的機會
由于教學成績優秀,她被學校安排長期帶九年級英語。學校的這份信任,也成為她堅守鄉村的理由。2011年資教服務期滿,鄒學芹以面試第一的好成績,通過湖北省新機制教師招聘考試。出于熱愛,她沒有選擇其他學校,毫不猶豫地留在蓮花學校任教。
因為帶的是畢業班,為了全心全意帶好學生。她生小孩后,便將年僅7個月大的女兒送到了云南老家,4歲時才接回來。“想孩子時,就翻翻照片或者打個電話。不過,忙起來也就沒時間想了。”鄒學芹說。
自工作以來她就很少回家,讓她愧疚的是,在母親發生意外的時候沒能在身邊照料,母親離世也未能見上一面。
“甘蔗沒有兩頭甜,既然家庭可能顧不上了,那我就專心把工作搞好。”鄒學芹表示。
15年駐守鄉村教育,鄂州已成為她的“第二家鄉”,她說,在蓮花學校收獲到許多愛,“學校、學生和家長對我的信任和關心、學生手繪的地圖、結婚時學生親手畫的賀卡,是我15年來收到最寶貴的禮物。”
“有很多人說我傻,好不容易考上大學走出農村,又回到農村,還多次拒絕了調到城里的機會。”鄒學芹說,不管別人怎么看,自己的愿望就是在這里教到退休,為鄉村教育盡一份微薄之力。“在這里,我的一點付出就能得到十分回報,這些是我堅守在這里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