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5月2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培養人才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當前高考在即,需求全社會齊心協力,為高三學子營造一個溫馨的考試環境。
家庭是考生的第一環境,是考生健康心態得以養成的重要起點。可見,溫馨家庭的打造何其重要。梁啟超的家庭“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被傳為佳話。從他寄給孩子們的大量書信中,體現了他對子女毫不掩飾的愛與關懷。在書信中,親切地稱大女兒梁思順為“寶貝思順”“大寶貝”,稱次女梁思莊為“小寶貝”,稱兒子梁思成和梁思永為“不甚寶貝”。他毫不吝嗇地對孩子們表達拳拳父愛,直接而又溫暖。使得聚少離多的一家人又緊密地凝聚在了一起。家庭是學子心靈的港灣,是學習蓄力迸發的第一站。以德引導,用愛關懷,讓家庭溫馨之風,撫慰學子之心。
創建文明校園是對學子學風的引領,也是對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實踐,更是對即將走入高考的高三學子的守護。譬如,今年5月29日,通山縣第一中學發出了“靜護高考,靜待花開”的倡議書,提出要靜音出行、開車慢行,在校園內請輕聲慢步,輕言細語,營造寧靜的學習和休息環境等,致力于與全校師生共同營造一個和諧文明溫馨的校園環境,助力高考。同時,又發動全體黨員教師下沉高三學子寢室,送關懷、遞溫暖,為高三學子營造一個溫暖舒心的備考環境。德不孤,必有鄰;文潤心,明助行。要始終牢記文明校園的守護,將文明動員于行,讓溫暖流溢于心,讓校園靜心之氣。
高考即將到來,社會各界應形成合力,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共同打造一個和諧的備考環境。譬如,2022年高考期間,通山縣縣內各方面都進行了協同助力:縣交警大隊的干警們就已經對道路進行了交通管制,只為給廣大考生提供一個安全、暢通的“VIP”綠色通道;縣政府幼兒園的志愿者測量體溫,查看準考證,引導考生們排好隊,有序進入考場……縣公安局、教育局、城管局、衛健局、應急管理局、消防大隊的工作人員和自發前來的志愿者們,用心用情用力為廣大考生營造一個健康、干凈、安全、有序的考試環境。高考是全民大事,涉及到考生的未來發展,關系到國家人才的培養。社會各界要形成合力,今年繼續發揚助力高考之行,讓和諧社會浸潤考生心田。
高考是全國性的人才選拔考試,牽動著家長、學子及社會各界的心。教育部日前印發通知,部署各地教育部門和招生考試機構深入開展“2023高考護航行動”,著力解決考生和家長“急難愁盼”的突出問題,全力實現“平安高考”目標任務。這些舉措正在全國推行,不少家長在互動平臺留言“太暖心了”。舉全社會之力保障高考,目的就是希望考生都能在良好的氛圍和環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也期待所有的考生都能考出自己滿意的成績。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胡璐璐(通山一中)
責編:劉文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