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宋萌)近日,在位于襄陽市樊城區牛首鎮花園村的襄西月季苑里,61歲的花園村二組村民劉懷玉忙著在葡萄園里摘芽。“孫子上學了,在家里也沒別的事,就到這里務工,在家門口掙錢。”劉懷玉笑著說。
牛首鎮花園村俯瞰景色。通訊員 供圖
襄西月季苑目前正在進行3000多平方米的草坪地平整工作。“干活的大部分是村民,計劃‘五一’前試營業。”花園村黨總支書記林偉說。
村民共商致富經
274省道橫穿花園村,地理位置好。
“2019年,村委會組織我們出去參觀學習后,召開了村民大會,專題討論種植月季花事宜,村民們都同意。”花園村三組村民林道運說,如今村民屋前的花園里種滿了月季花。
共同締造理念已深入人心。
2022年年底,襄西月季苑農家樂經營者精力不夠,為了發展其他產業,準備關停農家樂。村委會得知消息后,迅速召開“花香有我,幸福相伴”村民議事大會。
“襄西月季苑地理位置好,面積不小,關停太可惜了,村委會可以接手管理。”“那里面還有我家的土地,我不要租金了,等農家樂賺錢了,土地算入股。”……
大家集思廣益,紛紛圍繞垂釣、采摘、兒童游樂設施建設、房車露營等提出意見和想法。10余名村民以土地、技術等方式入股,助力村集體產業發展。
“經過20多次議事大會,關于襄西月季苑的發展方向,絕大多數村民表示同意并支持。”林偉說。
4月10日,襄西月季苑的桃花逐漸凋謝,葡萄藤蔓開始爬上架子,飯店前的空場地內停了6臺不同裝修風格的房車,排水管網基本鋪設完畢,集垂釣、采摘、游玩、房車、露營、餐飲于一體的農家樂初具雛形。
片區共謀產業鏈
在牛首鎮西南方向,袁營村、茶庵村、新集村三個村莊連接成片,緊鄰漢江。以往因交通不便,這三個村莊的發展受到影響。如今,該片區的通村通組“四好農村路”修建了10公里,村組與集鎮之間的交通便利起來。
道路修通了,發展要同步跟上。三個村的黨組織書記和鄉賢、致富帶頭人經常在一起交流發展思路、共享致富資源。
“三村交接的雷家溝有3000多畝地,三個村商量著連片流轉,并外出開展招商。我們了解到,樂事集團需要大量的土豆供應,我們就把村里的土壤送去化驗,這塊地很適合種土豆,面積也符合要求。”茶庵村黨總支書記涂志勇說。
三個村通過聯合召開會議,互通有無,共商三村聯動、抱團發展的模式,依托現有資源稟賦,科學制定發展規劃,探索產業聯盟道路。
沿線共建產業群
樊城鄉村振興一號公路蜿蜒曲折,串起九座水庫,打通了牛首鎮以李溝村為代表的數十個偏遠村。
沿線村居統一種植的近萬畝油菜花,成了春季游客踏青賞花拍照的網紅打卡地。
如何發揮一號公路的帶動效益,搭上致富快車?沿線村居村民共謀,尋找發展之路。
引進鄉賢能人,完善采摘、農家樂等配套產業。張湖村五組村民陳自強擁有一項烹飪好技術——燒鵝,一號公路的火熱景象燃起了他回鄉創業的熱情。2021年,陳自強帶回“陳記燒鵝”這一品牌,在張湖村經營農家樂,生意紅火。
汪雄原本在襄城區龐公附近種植草莓。經朋友介紹,他在李溝村流轉32畝土地,建成16個草莓大棚,平均棚產3000斤,以丹東紅顏為主,果肉個大多汁、味甜色鮮,豐富了一號公路沿線采摘產業。
周邊的王坡村、花園村、陳李灣村等村居利用一號公路便利的交通條件,引進了近萬畝的蓮藕種植產業。
沿線村居還在路邊規范化搭建臨時案臺,方便村民銷售蔬菜、土雞蛋等各類農產品、小吃和玩具。人流量大的時候,一天銷售額能達到兩三百元。
“牛首鎮緊鄰城區,在鄉村振興產業發展中因地制宜,將36個村居劃分為近郊、中郊、遠郊村居。靠近竹葉山、八大市場的近郊村居,主要發展蔬菜、中草藥種植業。中郊村居主要發展蓮藕和文旅產業。遠郊村居根據自身特色打造農副產品品牌。我們把共同締造理念融入產業發展,以‘院落會’‘諸葛會’等形式,讓村民共謀共建共參與,推進產業發展,使牛首成為村中有美景、景中有產業的‘城市后花園’。”牛首鎮黨委書記王浴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