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通訊員提供)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詹鷗)“匯兩江水,聚天下財”。4月28日,2022硚口區城區形象IP征集大賽媒體發布會順利召開。現場,硚口區形象IP征集結果正式揭曉。西南民族大學和清華美院團隊設計的LOGO摘得桂冠,劉純團隊設計的LOGO獲得第二名,作者曾元貴設計的LOGO獲得第三名,另有凃志初等10個團隊作品榮獲優秀獎。
本次大賽第一名的形象標識采用“硚”的篆書變形設計,整體形狀與古錢幣元素結合,又似一副硚口地圖。顏色以藍、綠、橙三色為主,藍色代表漢江水源,綠色代表生態,橙色代表商貿發展與活力。
該標識如用于媒體產品,文創產品,如信封、筆記本、鋼筆、水杯、移動硬盤、手提袋等,用途廣泛。
大賽第一名獲得者西南民族大學和清華美院設計團隊代表說:“本次為硚口區設計的LOGO秉持從創意入手、向文化挖掘、用設計賦能的理念,希望在傳承硚口區歷史文化底蘊的同時,將更新鮮的血液和更年輕的符號融入其中。”
硚口區有關負責人表示,希望硚口新的IP形象的落定,能夠提高硚口城區形象,推動建設美好城市,用時尚新穎的設計和創意,將城市的魅力進行展示和傳播。
據了解,2022年2月8日,硚口區城區形象IP征集大賽正式啟動。大賽信息一經發布就受到專業院校師生、設計行業從業人員、廣告公司團隊等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共收到“硚口區形象宣傳語”和“硚口區形象宣傳標識”投稿近200件。
2022年4月29日,“2022硚口區城區形象IP征集大賽”進入評審階段。經過近半個月的初評,32件作品脫穎而出,其中,宣傳標識類稿件20件、宣傳語類稿件12件。6月6日至6月13日,大賽開通網絡投票通道,邀請市民網友參與投票,選出32件作品中最能代表硚口區城區形象的作品。6月14日至今,大賽特邀的專家評審組對網民投票結果進行復評,并給出專家評審意見及推薦排名。主辦方綜合考慮網民投票結果、審議專家復評意見,最終確定13件作品入圍獲獎作品。
本次活動獲獎名單及作品如下:
第一名
西南民族大學和清華美院設計團隊
說明:
造型采用“硚”的篆書變形設計。硚口的硚字,在中國地名中僅此一處,具有很強的辨識度。
整體如同一幅地形圖。右邊的“丿”和“丨”代表長江和漢江。左邊的“口”代表硚口的地理位置。
整體形狀與古錢幣元素結合,代表了500年商脈傳承。
三種基礎色:藍色代表漢江水源,綠色代表生態,橙色代表商、財,也代表活力。
第二名
劉純團隊
說明:
標志整體造型為兩筆一蹴而就、一氣呵成的書法筆觸書寫而成的“硚”字。一筆代表漢江,一筆代表長江。
標志造型動感飄逸,活力十足。右邊的"喬"像一個翩翩起舞的人,左邊的"石"又猶如手上飄舞的綢帶,整體造型和硚口區的積極向上、激情四射的精氣神完美契合。
色彩搭配運用了11種顏色,不僅代表了硚口區的多彩與活力,亦代表硚口區的11個街道。
第三名
曾元貴
說明:
標識由硚口首字母Q演化而成,以長江與漢江、樓房、紐帶、朝陽等作設計支脈,充分突出硚口區橋梁與樞紐作用,體現武漢市硚口區“漢口城市之根、武漢商業之源”的歷史底蘊,體現硚口區“漢正街的扁擔”創業精神、“集家嘴的筏子擂倒趟”奮斗精神、“世界冠軍搖籃”爭先精神的精神內涵,傳遞蒸蒸日上的發展之勢。
優秀獎(10個):
1、凃志初 翟超
說明:
標識主體創意來源于漢字的“硚”字,標識圖形左半部分為“石”字的造型,演繹出硚口水網密集的自然環境,“回紋”水浪造型是創業精神與奮斗精神的象征;標識圖形右半部分為“喬”字的變形,惟妙惟肖的演繹了兩江交匯的地理特征,同時“喬”字的造型也包含了橋梁與“拼搏向上”的人物造型元素,他們是“漢正街的扁擔”創業精神、“集家嘴的筏子擂倒趟”奮斗精神、“世界冠軍搖籃”爭先精神的體現。
2、李云坤
說明:
硚口因地處河流與漢江相連處的河口,修建的一座石橋而得名“硚口”。保壽橋恰好是硚口區一個非常重要的地域符號,因此我們在設計上將“橋”與“硚”進行變形融合,形成一個獨屬于硚口區的logo外形,記錄著過去的歷史也象征著時代的驕傲。logo通過不同色彩來帶給人們不同的感受,更加直觀的讓大家感受到硚口區的不同區域劃分,既體現歷史的厚重感也象征新時代的未來。
3、徐寶芝、陳昕、袁寶玲
說明:
以“硚口”二字為創意靈感,將文字作為主要元素展開設計與重塑,加深大眾對“武漢硚口”的印象,
傳承時代文化,創新商業模式。它標志著武漢市硚口區建設發展一路走來的輝煌成就,充分展現了
武漢硚口有故事內涵、有文化底蘊、有時代記憶的豐富區域魅力。
4、王曉暉
說明:
標識主體以字母“Q”、“K”為創意點,結合“蜿蜒的長江、漢江、兩江交匯、起航商船、濱江生態新區、生態活力新城、繽紛城市色彩、智慧科技、開放大門、展望未來、融合發展、展翅大鵬”等設計元素,體現了硚口區位于長江與漢江的交匯處,是城市之根、商業之源,也體現了硚口區迸發新生活力是一個濱江生態城區、現代商貿大區、工業轉型新區、健康體育強區。
5、伍吉祥團隊
說明:
設計源于中文篆體字“硚”,體現硚口的歷史淵源,運用中華傳統印章形式,凸顯硚口歷史底蘊。
整體如同“樹根”,又似高樓林立,寓意“城市之根,商業之源”。
配色由藍綠兩色組成,藍色代表科技創新和現代商貿,綠色代表濱江生態,同時也代表長江、漢江兩江水匯聚之地。
6、湖北工業大學設計團隊
說明:
標識選取硚口區幾個重要的地標(保壽橋、古田橋、江漢橋、漢江灣橋、漢正街牌坊)進行創意表現,用一根雙關圖形的扁擔加以串聯。
紅色的保壽橋作為漢口最古老的橋,歷經數百年風風雨雨,古樸厚重,是硚口悠久歷史文脈的見證。
金色的江漢橋代表新中國城市建設的偉大成就,譜寫了光明的時代篇章。
普魯士藍的古田橋,被譽為武漢最夢幻的仙女橋,代表硚口時尚浪漫的藝術特質和開放進取的現代氣息。
深藍色的漢江灣橋是現代工程之美的象征,如一道飛虹架設城市的未來。
7、張露蘋
說明:
1.標志由硚口的“硚”字抽象變形而來,同時也是硚口的首字母“Q”,兩者的結合體現了標志的專屬性。
2.硚口因水而興,因橋而名,標志圖形將橋、波浪等形態進行了融合,造型充滿動感與靈氣,代表了硚口濱江生態新城的城市形象。
3.標志像一輪朝陽,有無限循環的意思,象征圓滿和發展,站在新起點上的硚口,是一片充滿希望的發展寶地。
4.標志版式在現代感基礎上加入了中式的雅致,展示了硚口作為漢口城市之根、商業之源,是武漢近現代工商業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的文化內涵。
5.色彩:藍色代表商貿、科技,綠色代表健康、生態,也是硚口現代商貿業、健康服務業、科技服務業三大重點產業。
8、陶春寶
說明:
以硚口Q字衍生出水“漣漪”、船、波浪元素,logo故事:武漢第一滴水滋潤武漢未來,硚口引領武漢面向世界未來,向世界發出震撼的“漣漪”,勇立潮頭,勇往直前,匯聚奮斗精神,集聚夢想創造,從筏子到大船,從硚口到武漢,從硚口到世界,從未來到未來,硚口以“匯兩江水,聚天下才”延伸到“薈天下商,集未來夢”的創造精神,創造硚口世界。
9、沈菊團隊
說明:
標識總體創意來源于“硚”字的變形,充分表達出硚口區保壽橋、古田橋、江漢橋、漢江灣橋等橋梁建筑的重要性,也體現出豐富多彩的“橋文化”。
色彩簡潔大方,藍色為主,帶有一定的凝重感的同時也表現出硚口是一個濱江生態城區。地處漢江與長江的交匯處,有著豐富的天然水源,以橋為主、以水為輔,獨特的地理位置給硚口帶來新時代發展的不竭動力。
10、魏娜
說明:
1.標志由硚口的“硚”字抽象而來,右半部分是“喬”字的變形,又結合了拱橋的形態,硚口因水而興,因橋而名,“喬”有向上、往高處走的寓意。
2.標志右半部分像一個沖過終點線的人,也像一個扛著扁擔的人,象征著硚口是“冠軍的搖籃”以及“漢正街的扁擔”創業精神。
3.標志風格偏現代中式,既展示了硚口作為漢口城市之根、商業之源,是武漢近現代工商業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的文化內涵,又展現了硚口走進新時代、邁入新征程的新氣象、新特征。
4.色彩:橙色的波長居于紅與黃之間,是最暖的色彩,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