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評論員
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按照提高認識、制定方案、開展調研、深化研究、解決問題、督查回訪6個步驟開展。
深刻把握這里面的邏輯關系,深入思考步驟之間的層次推進,我們要保持高度清醒:大興調查研究,根本目的是解決問題。
1930年,毛澤東同志在《反對本本主義》中十分形象地指出:“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調查就是解決問題。”2011年,習近平同志在中央黨校秋季學期第二批入學學員開學典禮上,關于調查研究這樣講到:“衡量調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調查研究的規模有多大、時間有多長,也不是光看調研報告寫得怎么樣,關鍵要看調查研究的實效,看調研成果的運用,看能不能把問題解決好。”翻開《之江新語》,首篇講的就是調研工作務求“深、實、細、準、效”。
在以往的調查研究中,存在少數不良傾向。有的調研過程搞得轟轟烈烈,實際成效乏善可陳;有的調研報告“花團錦簇”,問題其實依然故我;有的調研成果像油花浮于水面,沉不下去,和實際脫節。這些“只聞雷聲不見雨點”“光開花不結果”的調查研究,背離了調研初衷,無益于工作推進、事業發展。
全黨大興調查研究,12個方面的調研內容,貫通了目標導向、問題導向、過程導向、結果導向,最終都要通過廣大黨員干部扎實調研來積極領題、精準破題、高效解題。我省開展大興調查研究,結合實際列出的12個方面的調研內容,兼顧了發展目標、重點領域、重要事項、重大問題,最終也要靠“關鍵少數”和“絕大多數”通過深入調研做到心中有數、腦中有謀、手里有招、落地有聲。各地現實情況不一,解決問題沒有可以簡單套用的模子,關鍵是立足各自職能職責,圍繞做好事關全局的戰略性調研、破解復雜難題的對策性調研、新時代新情況的前瞻性調研、重大工作項目的跟蹤性調研、典型案例的解剖式調研、推動落實的督查式調研,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直擊要害,一件件落實、一個個解決、一次次推進。
大事小事千頭萬緒,痛點難點表現不一,多元應對才能打開局面。對調研中反映和發現的問題,逐一梳理形成問題清單、責任清單、任務清單,逐一列出解決措施、責任單位、責任人和完成時限,不能含糊、必須抓實。與之緊密相關的是,對問題需要分層分類、靶向跟進。比如,對短期能夠解決的,立行立改、馬上就辦,不能念“拖字訣”、搞“緩兵計”;對一時難以解決、需要持續推進的,明確目標,緊盯不放,一抓到底,做到問題不解決不松勁、解決不徹底不放手,防止問題被時光帶走、因疏忽懈怠溜走;對已經形成舉措、落實落地的,及時跟蹤評估,視情況調整優化,真正把調查研究成果轉化為推進工作的實際成效。
當年,焦裕祿為了治理蘭考“三害”,起風沙時查風口、探流沙,下大雨時蹚著齊腰深的水察看洪水流勢,通過長期“泡”在基層一線的調查研究,他所開創的水利工程,經后來引黃淤灌,最終讓二十多萬畝鹽堿地變為良田,至今仍在造福子孫后代。福建東山縣原縣委書記谷文昌,帶著“沙荒調研隊”,一次次實地考察,找“風口”、尋“沙喉”,歷經巨大艱辛,讓擋風固沙的先鋒樹種——短葉木麻黃在一座島嶼上成片高聳。“不制服風沙,就讓風沙把我埋掉”的誓言,經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鉆研之功、務實之行,釋放感染人、激勵人的強大力量。
中國共產黨人飽含啟示的故事不斷告訴我們,真正有深度、有價值、有效果的調查研究,都需要通過親力親為、腳踏實地的調研,通過實事求是、真抓實干的行動來實現。只有真正吃透“理論”和“實際”兩頭,帶著問題下去,帶著成果回來,把“問題清單”變成“實效清單”,調查研究“傳家寶”才能用活用好用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