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姚赟
近日,江西玉山縣某小學,學生們在課堂上觀看普及“零彩禮”知識的宣傳片,引發網友討論。26日,武漢大學社會學專家尚重生教授向記者分析,學生年紀小,對于彩禮沒有明確的概念,學校對小學生進行零彩禮的宣傳教育,為時尚早。
據報道,江西玉山縣某教室內坐滿了穿著校服、系著紅領巾的小學生,電視屏幕上播放著“零彩禮”宣傳片,片中新郎新娘立于一桿平直的秤上,四個大拇指對“零彩禮”表示贊賞。
小學生課堂觀看“零彩禮”宣傳片 來源:網傳截圖
有網友表示,給學生們宣傳“零彩禮”有助于推動婚俗改革。但更多的網友則認為,小學生也許還不能理解彩禮的意義,以及是否有必要在小學生中進行“零彩禮”的宣傳。
4月25日,該小學接線人員回復媒體時稱,確有在教室里播放“零彩禮”宣傳片,“有移風易俗這事兒,具體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效果,不太清楚。”玉山縣教育體育局的工作人員此前也回復稱,確有此事,讓孩子從小接受這個教育,耳濡目染,“有相關文件,由民政局牽頭和多家單位聯發的”。
26日上午,玉山縣教育體育局工作人員回復極目新聞記者稱,這只是一次主題教育活動,教育局只是負責協助,具體的效果和反響暫時還不清楚。
記者注意到,2022年,江西省萍鄉市六部門印發《關于遏制高價彩禮推動婚嫁移風易俗的實施方案》,為婚事花費設置了具體的參考標準,包括提倡“零彩禮”,不收或象征性收不超過3萬元的彩禮(聘禮);婚宴只安排一次,一般不超過15桌,酒席(含煙酒)控制在500元/桌以下;非親屬不隨禮或象征性隨禮,隨禮金額控制在200元以下,等等。
給小學生宣傳“零彩禮”是否有必要?一位小學生家長向極目新聞記者表示,學校給小學生普及“零彩禮”的意義不大,因為學生們甚至連彩禮是什么意思都不明白,“現階段給他們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的意義更大,不要局限于彩禮。”
武漢大學社會學專家尚重生教授向極目新聞記者分析,學校對小學生進行零彩禮的宣傳教育,不太妥當。學生年齡尚小,對于彩禮并沒有明確的概念,進行零彩禮的教育為時尚早,沒有太大必要。此外,彩禮相關的婚戀教育,應該隨著孩子的年紀增加,到了婚戀期,再進行適當的宣傳教育,也更利于孩子們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