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胡文勇 通訊員楊國峰、馮昊)4月28日,記者從武漢海事法院獲悉,近日,一起涉及群體性訴訟案件的當事人早早地來到武漢海事法院立案大廳,為該院海商庭鄧毅法官送來了一面錦旗,以表達對法官辦實事解難題的感激之情。
當事人為武漢海事法院海商庭鄧毅法官送錦旗。通訊員供圖
船舶被“莫名”查封 26個自然人聯名發起訴訟
案情顯示,以孫某為代表的26個原告一直合伙經營多艘船舶,為了方便辦理各種手續,約定將船舶登記在張某名下。然而,令大家沒有想到的是,張某因拖欠安徽某農商銀行貸款,未能按時償還,安徽某農商行起訴張某要求償還貸款,并申請法院對登記在張某名下的涉案船舶采取了財產保全措施。
在執行異議被駁回后,以孫某為代表的26個原告聯名向武漢海事法院提起了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
案情撲朔迷離 法官抽絲剝繭解紛爭
由于缺乏訴訟經驗,涉案船舶的實際船主們并不知道該如何維權,他們提交的大量證據雜亂無章,很難直接還原案件的事實,然而張某因為各種原因未能配合法院查清事實。
面對如此眾多的當事人,堆積如山的各種證據,案情顯得撲朔迷離,如何證明這些案外人是實際的船舶所有人,是擺在法官面前的難題。
鄧毅法官從細節入手,仔細核實每一張匯款單、認真核查每一份入股說明,研究各個證據之間的時間順序和邏輯關系,將雜亂無章的各種證據串聯起來,并主動釋明引導當事人參與庭審配合法庭調查。
通過多次庭審,鄧毅法官終于查清了案情事實,核實清楚了全部26位原告的投資金額及所占比例,并迅速作出裁判,及時維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能動司法履職 主動作為顯擔當
在案件審理過程中,考慮到案件涉及當事人的人數眾多、糾紛矛盾尖銳,武漢海事法院與當地黨委政府積極溝通聯系,雙方共同做好案件各方當事人的工作,有效化解了信訪風險。該案判決后,各方當事人均服判息訴。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如何維護好航運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保護好市場主體的產權,是海商審判工作的重要課題。
武漢海事法院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在這起案件的審理過程中,司法機關、黨政機關各司其職、相互協作,充分體現了能動司法、人民至上的工作理念,為武漢海事法院在行使跨省級行政區域管轄過程中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積累了有益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