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黃婧、胡玉普)4月21日,筆者在襄陽市審計局獲悉,該局積極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強資源統籌運用,不斷拓展審計的深度和廣度,推動自然資源資產審計高質量發展,為筑牢襄陽都市圈高質量發展“綠色屏障”貢獻審計力量。
堅持以推進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全覆蓋為目標,加強審計立項研究,為謀劃審計項目提供科學依據。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在全市范圍摸排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對象,通過研究被審計對象所在單位職能、所承擔的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動態維護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對象庫,科學安排年度項目計劃,有序有力推進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全覆蓋”。2021年至2023年,以工業園、開發區為重點,開展了14個工業園、開發區的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基本實現全市工業園、開發區“全覆蓋”。
堅持以建立可持續專業化審計隊伍為目標,加強審計力量建設,為打造審計梯隊提供人才保障。建立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團隊,統一調配人力資源。加強人才培養,近三年連續舉辦審計系統干部能力提升培訓班,開展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專題培訓,累計參訓270余人次;選派4名業務骨干參加審計署、省審計廳的資源環境審計業務培訓,開闊視野、更新理念;開展審計干部夜校,邀請專家或業務骨干,通過案例分析、經驗交流等形式,引導審計干部學習掌握新技術、新方法;實行實務導師制、團隊幫扶制,以老帶新、以戰代訓,在學用結合中提升審計業務本領。
堅持以實現對審計對象的精準畫像為目標,加強部門協作聯動,為提升審計質效提供專業力量。建立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組建發改、財政、審計、自然資源和規劃、生態環境、水利、農業農村、住建等部門參與的襄陽市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工作專班,研究擬定符合襄陽市自然資源稟賦特點、科學規范的審計評價指標體系實施意見。加強貫通協作,借助自然資源和規劃、農業、水利、生態環境等部門專業力量,運用移動地理信息系統、自然資源在線監管平臺、高精密測繪無人機等多種新型測繪地理信息應用技術,多角度全面分析被審計單位自然資源資產開發利用情況,提高自然資源資產審計的專業性和準確性。如,2023年3月,通過運用新技術,使下發的660余處圖斑的核實工作在三周內完成,大大的提高了審計質效。
堅持以推動領導干部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為目標,加強審計成果運用,為充分發揮審計監督作用提供有力支撐。出臺《審計整改跟蹤督辦工作流程》,建立審計整改臺賬,對自然資源資產審計發現的問題實行清單化管理,每季度更新被審計單位整改進度,對賬銷號;不定期對上年度自然資源資產審計發現的問題進行“回頭看”,加強現場督辦,促進問題整改到位、清零見底;與紀檢監察、組織人事等部門建立貫通協作工作機制,將審計發現的問題納入日常監督內容、納入全市開發區專項巡察重要內容,把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結果作為對領導干部考核、任用、獎懲的重要參考依據,形成監督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