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評論員 程曼詩
閱讀提要
產學研合作是推動科技創新的法寶,創新矩陣一如“北斗七星”,推動科技成果的擴散、流動、共享、應用更加順暢。
近日,省領導調研推進湖北實驗室建設時強調,主動融入政產學研金服用“北斗七星”轉化體系。
科技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支撐。今年的《湖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曾提到“培育更多政產學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創新共同體,加強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促進更多創新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轉化、就地應用”。“政產學研金服用”相結合的“七位一體”,猶如“北斗七星”,牽一星動六星,實現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金融鏈一體布局,驅動發展的齒輪加速前進。
“北斗七星式”新型創新體系,對深化體制改革、推動區域協同創新和高科技成果產業化,具有重大的示范作用。近年來,湖北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湖北產業創新發展需要,先后布局建設了漢江實驗室1家國家實驗室和光谷、珞珈、江夏、洪山、江城、東湖、九峰山、隆中、三峽等9家湖北實驗室,在光電科學、空天科技、生物安全、生物育種、服務國家存儲器基地建設等垂直細分領域深耕,現已全部進入實體化運行,成為全省核心戰略科技力量。2022年1—11月,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2827.56億元。從科學到技術,再從技術到產品,實驗室正將產業化作為重要一環,加速科技成果走向應用場。
越是戰略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跟基礎科研聯系越密切。湖北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加速期,科技自立自強至關重要。創新矩陣一如“北斗七星”,怎么建、怎么用、指向什么方向,一直是全省上下努力探索的課題。產學研合作是推動科技創新的法寶,平衡好科技資源的建設和使用,既要建好,更要用足、用到位。在科技成果轉化的鏈條上,每個節點、每個主體都舉足輕重、不可或缺。開展“從0到1”基礎研究,做強“從1到10”應用研究,支撐“從10到1000”產業創新,就要堅持“四個面向”,針對鏈條上的堵點、卡點,涉及到的環節、部位的各類問題,精準出擊、各個擊破。
一頭是科研探索,一頭是產業需求,培育“北斗七星式”創新矩陣,根本目的是為了理順供需對接,暢通鏈條銜接、完善體制機制,推動科技成果的擴散、流動、共享、應用更加順暢?!氨倍菲咝恰弊鳛橐粋€有機聯系的整體,既引領創新,又驅動發展。在保障一線科研工作者使用科研資源上,利用創新矩陣銜接好使用渠道、申請流程、費用開銷等環節,針對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創新機制、打造平臺、優化服務,賦能科研工作者,完成研究、開發、應用的“三級跳”,讓更多“新星”輩出,更多“千里馬”奮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