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軍榮
做一次菜5元錢、免費提供米面糧油、堅持9年不漲價……但這家“抗癌廚房”已多次面臨經營困境。4月10日,因經營困難難以為繼,鄭州“抗癌廚房”創始人貼出告別信。廚房關門的消息引發關注后,這兩天收到不少愛心人士送來的物資和現金。4月11日,該廚房一名合伙人表示,“感謝廣大愛心人士的支持,我們暫時不關了”。(4月12日《北京青年報》)
“抗癌廚房”現有56個灶臺,每天接待200多個病屬。對于病人及其家屬來說,這個廚房也是一劑“良藥”,既能使病人吃到更合口味、更便宜的飯菜,還能獲得精神層面的鼓勵。“抗癌廚房”有著極強的現實意義,如果關門,必將影響到許多癌癥病人的生活。
然而,為病患家屬提供僅收5元的服務,免費提供灶臺、主食、油鹽醬醋,這一民間公益項目顯而易見是在虧本運營。經營者畢竟是普通人,很難長期扛下去,可一旦關門,那些癌癥病人怎么辦?在告別信貼出后,愛心捐贈不斷涌現,有人送來了100桶食用油,有人送來了2000斤大米,有人送來了很多蔬菜,還有人直接送來了20萬現金……愛心再次給“抗癌廚房”輸血,但自發自愿的捐助很難保證“穩定”,如果一陷入困境就發起捐助,也不是長久之計。
“抗癌廚房”的火爆,病人家屬的不舍,都證明了這一服務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今年3月,相關人員幫助“抗癌廚房”申請了一個“愛心小店”的援助項目。4月11日,該項目獲批,這家廚房將會收到一筆9.8萬元的專項資助款。相關職能部門和基層社區也應積極探索,在一些有需求的地方設立類似場所,為更多重病患者家屬提供自助做飯服務,給予一定扶持,幫助“抗癌廚房”穩定運行,為更多病人帶來方便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