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對話武漢市武東醫院院長、心理專家劉連忠
“母嚴父慈”的家庭對男孩成長不利
劉連忠 攝影:王亮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徐穎 通訊員 李茜 謝寧 余嫚雪 楊思
對話人物
劉連忠,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享受武漢市政府專項津貼專家,武漢市武東醫院院長,武漢市心理治療與危機干預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武漢市衛生系統511人才,第八批省市優秀援疆干部人才。學術任職: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危機干預專業委員會第六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北省心理衛生協會第六屆理事會副理事長、武漢市預防醫學會精神衛生專業委員會第一屆主任委員、武漢醫學會第七屆精神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對話背景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2月11日,武漢市武東醫院院長、武漢市心理治療與危機干預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劉連忠,做客湖北省圖書館長江講壇,主講《鏡子、影子——從心理健康的視角談家庭養育》,并接受極目新聞記者專訪。
劉連忠以自己親身經歷為例說,從高中、本科到研究生,他都不是成績最好的學生,但卻是在人生道路和職場上走得相對比較遠比較穩的。他說,“我就是龜兔賽跑中的那只小烏龜”,“人生是長跑,不是短跑,家長們不要太焦慮”。
在談到家庭教育時,劉連忠認為,“母嚴父慈”的家庭對男孩成長是不利的。
18歲以下青少年看心理門診的比例高達23.9%
極目新聞:您在講座中列出了一組數據:2017年,醫院心理門診18歲以下青少年初診比率為7.0%,2021年上升至23.9%。這些看心理門診的青少年多數是什么問題?
劉連忠:多數是由于青少年學習的壓力導致的焦慮和抑郁。
一方面,學校學習非常緊張,來自老師的壓力、學生之間互相比較、競爭的壓力;另一方面,父母的期望值太高。再加上學生疲于應付,睡眠不足,容易產生焦慮、抑郁、情緒低落、自卑、自責。最嚴重的有自傷和輕生的行為。
比如,前不久引起巨大網絡輿論的胡鑫宇案,從后來披露的情況看,胡鑫宇的心理抑郁早有征兆,只是沒有引起家長足夠的注意和重視。
極目新聞:家長該如何早發現呢?
劉連忠:如果發現孩子和平常不一樣了,原來熱情開朗的孩子突然變得話少了,以前話不多的孩子話更少了,成績明顯下滑,注意力下降,學習效率下降,出現情緒低落、言語消極等,家長就要引起重視,趁早干預,必要時尋找專家和心理門診的幫助。
長輩應該尊重孩子父母的教育方法
極目新聞:您在講座中談到,在一個家庭中,母親是最重要的撫養人。隨著社會的發展,女性也有社會職責和職業選擇。演員馬伊琍曾經有一段很有名的分享,她說,很多記者都問她,一個職業女性如何平衡好家庭和事業?她說,沒有人可以平衡得很好,如果一個職業女性在這方面做得還不錯,那她家里一定有很多幫手。您怎么看?
劉連忠:的確,現在這個社會對女同志的要求非常高,女性也有自己事業追求的目標,這個時候確實需要借助一些外力。比如,沒有經濟條件的,可以請老人幫忙;有經濟條件的,可以請阿姨來幫忙;有錢人的家庭,甚至可以請家庭教師,但這些幫手都替代不了母親的作用。母親在孩子的重要節點一定要出現,比如生日、開學、畢業典禮,工作再忙,回到家還是可以與孩子進行一些溝通,周末可以一起游玩,也是彌補陪伴。
極目新聞:大部分家庭里,父母都要工作的話,不得不請老人幫忙帶孩子,不同家庭成員之間對孩子的教育方法出現分歧怎么處理?
劉連忠:撫養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任務,要以父母為中心,祖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父母的想法。如果有祖父母的過度干預,孩子的教育是會出問題的。出現分歧時,父母之間溝通達成一致,當達不到一致時,咨詢雙方都認同的德高望重的長者或者專家,最終達成一致。
不支持人為地為孩子制造挫折教育
極目新聞:怎么看待挫折教育?
劉連忠:現在家長對小孩關心愛護的多,批評的少,有的孩子經受不住挫折和失敗。現在的小孩多是獨生子女,缺乏與兄弟姐妹的競爭,也缺乏同伴的支持,在家庭里缺乏規則和挫折教育,成人后走上社會也難以適應,無法應對失敗和挫折。
但我對那種人為制造挫折鍛煉孩子的極端例子,表示不贊同。比如,有爸爸讓孩子脫光衣服在雪地里跑步鍛煉。有爸爸逼迫12歲的小孩搬重物上樓,爸爸就干看著。這會讓孩子對家長失去信心,覺得周圍的人都是來壓迫自己的。如果換一種方法,比如爸爸和孩子一起搬東西,爸爸力量大,搬重物,孩子力量小,搬一些輕的,那孩子就會很愉快,長大以后也知道承擔。
“母嚴父慈”對男孩成長不利
極目新聞:幸運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在不幸的家庭中成長的,比如,遭遇過身體或語言暴力,缺乏父母陪伴,成長在單親家庭或不和諧的家庭等等,童年還能被治愈嗎?
劉連忠:童年的創傷,要花費更大的時間和精力去修復。人生是一個不斷經歷創傷、修復創傷的過程。首先要梳理,自己成長過程中受到了什么樣的傷害,對自己成長的影響,從而遠離這些傷害,專注于自己當下的事業、生活和人際關系,當自己當下的生活過好了,這些創傷的影響也就小了。必要時,尋找專業的心理醫生咨詢和幫助。
極目新聞:您在講座中談到“父嚴母慈”是一種健康的家庭關系,現在好多家庭是反過來的——“母嚴父慈”,這樣可以嗎?
劉連忠:一般情況下“父嚴母慈”是家庭養育的合理狀態。很多家庭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母親非常強勢,父親非常弱勢,這對孩子的成長不利,特別是對男孩的成長不利,可能會培養出一個非常“娘”的男孩或者是懦弱的男孩或者任性的男孩。父親要有權威,需要在孩子的重大選擇上起作用。權威的父親會讓孩子今后走上社會學會尊重規則、尊重制度。
家庭比較健康的互動方式是民主型,尊重孩子和關愛孩子,重視孩子個性發展,鼓勵、支持、征求孩子的意見,平等協商。同時,適當進行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