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勝 通訊員 謝毅
春節前后是荸薺收獲的時節。近日,湖北省農業發展中心荸薺采收機測試活動在團風舉行。省農業發展中心農機發展處、農機作業服務處負責人與省農機鑒定站同志一道,對兩款荸薺采收機的作業效果進行現場測定。在場專家紛紛表示荸薺采收機采收速度快,效率高,破損遺漏少,有較高的應用和推廣價值。
“這臺收獲機的機械結構設計和機械裝置都進行了技術創新。按照設計標準,采挖三畝地的荸薺只需一個小時,既節約了采挖成本,又保證了荸薺的完好率。”華中農業大學工學院一位教授介紹說。
2021年1月22日,本報刊發記者來信《黃岡荸薺大鎮期盼采收機械化》,引起各界關注。時任省農業發展中心主要領導看到報道后,專門組織專家開展科技攻關,經過近兩年的努力,終于推出了荸薺采收機。
由華中農業大學工學院研發的兩款荸薺采收機,分別適用于曬干田塊和帶水田塊。因現場條件限制,兩款機型均在曬干田塊測試,測試結果為:鮮果露土率80%左右,破損率分別為2%和5%。相較于人工采挖20%的破損率,兩款機型的數據令人滿意。
荸薺是南方特有的果蔬,傳統人工采收勞動強度大,效率低,種植戶十分辛苦,“只能賺個采挖的人工錢”。為了改變這種現狀,省農業發展中心投入50萬元啟動了荸薺采收機研發,華中農業大學工學院相關團隊和團風縣農機推廣站通力合作,終于取得了這項成果。
下一步,省農業發展中心將實現成果轉化,爭取早日改變我省荸薺生產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