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仙桃市楊林尾鎮楊峰村種糧戶李遠輝沒閑著。一大早他就來到自家種植基地,查看水稻收割后搶種的小麥和油菜的長勢。“去年7月,村干部幫助咱家搶引搶灌50畝水稻田的場景歷歷在目,因稻田搶灌及時, 50畝水稻當年就迎來豐收季。”李遠輝說。
作為全國重要糧食生產基地,我市稻田掘金,掘出“稻+N”綜合種養新花樣。打造出“稻鱔共生”“稻鴨菇”“稻鱔菇”“稻菇”“再生稻”等系列高效模式,進一步提升水稻品質,促進稻田增產增效,拓寬鄉村振興新“稻”路。
2022年3月初,市委農村工作會議召開,號召全市上下要以鄉村振興戰略統領“三農”工作,特別是要持續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耕地面積、播種面積、糧食產量“三個不減”;加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招引培育力度,建好黃鱔產業示范帶,擦亮“中國黃鱔之都”金字招牌;講好仙桃“一粒米”“一條魚”的故事,打造“仙滋鮮味”區域公共品牌。
多點發力,打好糧食穩產豐收“組合拳”。過去一年,我市以糧食生產功能區、高標準農田建成區為重點,沿東荊河沿線開展“水稻+”系列示范,打造優質稻米生產基地試驗示范區;積極引導稻米購銷、加工企業,主動與優質稻專業村對接,實現未種先銷,優質優價,提高農戶種糧的積極性和水稻種植效益;開展技術培訓,積極推進綠色防控,穩步推進統防統治,大力開展試驗研究;引導科企融合,加強校企合作,靶向開展技術創新,促進產研精準對接。
高效服務是產業提質增效的關鍵。過去一年,我市強化統籌協調、力量協同,將抗旱用水、耕種機械、生產服務送到田間地頭,通過泵力全開提水、等高截留蓄水、視情打壩搬水、適時打井引水、人工降雨增水等舉措,有力有序抗擊旱情,確保糧食應收盡收顆粒歸倉;以鎮辦為單位集中采購農機服務,農民耕種成本進一步降低,提振農民種糧種油積極性;在疫情臨時管控期間,儲備肥料、種子,調運農資運輸車輛,保障秋冬播生產所需。
良種、良田,配上好農機、好農藝。過去一年,我市建立了一批區域名優品牌,培育一批產業化龍頭企業,創建一批區域名優品牌,逐步構建種植規模化、加工精深化的糧食生產體系,調動農民群眾種糧積極性。
(湖北日報客戶端 通訊員 蔡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