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店華容兩地在產業體系上加強補鏈延鏈。圖為兩地產業鏈上企業——芯映光電。(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薛婷 通訊員 李妮 攝)
華容區新開通廟嶺至葛店南站的206公交,已惠及兩地居民出行10余萬人次。(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薛婷 通訊員 潘協凱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夏中華 通訊員 潘協凱 童勰 李妮
閱讀提要
9月1日,鄂州葛店高中迎來一批特別的高一新生,他們是來自隔壁華容區廟嶺鎮初級中學的55名畢業生。
廟嶺鎮距離華容高中22公里,距離葛店高中不到10公里。今年起,葛店高中在時隔近10年后再次將華容區廟嶺鎮納入其招生片區范圍。
華容和葛店開發區都緊鄰武漢光谷,在武鄂同城化發展中,一個定位“加速器”,一個定位“橋頭堡”。今年2月,兩區明確同題共答,推進“葛華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抱團對接大武漢。廟嶺鎮又可以就近選讀高中,正是兩地推進民生同保帶來的最新利好。
■ 從“分灶吃飯”到“同題共答”
華容、葛店本是一家。1990年,全省首家省級開發區葛店開發區在原華容區葛店鎮成立,2012年升格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32年里,葛店開發區雖在行政區劃上隸屬華容區,但事實上兩地是分灶吃飯。
“兄弟倆”各奔前程30多年后,葛店開發區承接武漢光谷產業外溢,光電信息、生物醫藥、電子商務、智能制造、現代服務業五大特色主導產業發展迅速,但土地、環境等要素制約突出,發展空間受限。而華容區由于東距主城區較遠,加之來自西邊的光谷外溢產業資源又被葛店“截流”,發展的主要是冶金、建材、紡織等傳統領域,產業集中度不高,但擁有相對寬裕的土地資源。
如何加快與武漢光谷對接,更好融入武漢都市圈?葛店和華容不一樣的區情,卻面臨同樣的考題。
今年1月12日,剛剛升任副市長仍兼任華容區委書記的彭波又被任命為葛店開發區黨工委書記。一個月后的2月12日,兩地召開聯席會確定建立常態化交流合作機制,全面開啟“一體化”發展。半年來,兩區遵循優勢互補、差異化發展等原則,將共同編制《葛華一體化國土空間發展規劃》放在首位。目前該規劃已基本編制完成。
據了解,早在2007年,鄂州市曾編制過葛華科技新城總體規劃,但更多著眼于兩地路網對接等方面?!斑@次發布的規劃涉及功能布局、重點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等方面的統籌謀劃,旨在打造全省協調發展示范樣本,在范圍、力度、內涵上不可同日而語?!迸聿ㄕf,兩地將堅持“資源同享、環境同治、矛盾同調、旅游同線、黨建同心”,消融各種障礙,避免重復建設,實現從“物理相加”向“化學相融”的轉變。
■ 從“同質競爭”到“補鏈延鏈”
鄂州加快與武漢產業同鏈,把承接光谷科創大走廊東擴當作關鍵抓手。
在很長一段時間,由于缺乏產業協同,葛店華容兩地在承接武漢產業外溢轉移時,產業同構和招商同源問題時有發生。
幾年前,華容區招引的一個冷鏈物流項目最終“流產”,一定程度上與葛店華中萬噸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帶來的同質競爭相關。而葛店某些基礎不錯的產業也在光谷的“虹吸效應”下,難以發展壯大。例如,位于葛店的“中國藥谷”就被后起的光谷生物城甩在了后面。
同質化競爭已不合時宜。華容區發展改革和經濟信息化局局長尹奇志說,兩區正在謀劃提升產業關聯度和互補性。目前,華容區的勝利軟管、麗美藥包等醫用包裝企業,成為葛店大健康產業園醫藥產業配套供貨商。新進駐華容區紅蓮湖大數據云計算產業園的武漢拓爾奇光電項目,將與葛店三安光電、芯映光電等企業一起,配套武漢華星光電、天馬微電子等,助力形成“光芯屏端網”萬億產業集群。
“我們已外出聯合招商2次,主要圍繞‘光芯屏端網’招引集成電路、通信電子、康養產業、智能制造、數字產業和新材料新能源六大產業項目?!比A容區招商和投資促進中心主任熊小勝說,兩區已明確一體化招商思路,共同組建產業招商小組,共同編制一體化產業招商地圖。
據介紹,今年,華容區著力圍繞葛店已有企業招引上下游配套企業。在接觸企業的過程中,如遇到生物制藥等更適合在葛店發展的企業,會盡量推薦給葛店,共同補鏈、延鏈、強鏈。共享招商資源后,華容區也嘗到了甜頭:前8月,招引億元以上項目19個,較去年增長46%。
■ 從“各自為政”到“共謀共享”
日前,葛店居民李先生到華容區醫保中心辦理住院轉診業務,順利從鄂州市級醫院轉至湖北省腫瘤醫院就診。
8月23日,葛店居民李再航等了不到2分鐘,就在華容區政務服務中心醫保窗口辦理了查詢、密碼重置等相關業務。
華容區醫療保障局局長杜波介紹,目前,葛店華容兩地建立了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機制,將醫保賬戶查詢、結算記錄查詢、城鄉居民參保登記等事項納入兩地醫保經辦事項清單。
打破行政壁壘的舉措正在增多。據介紹,目前,兩地政務服務跨域辦理事項達106項;兩地生態環境部門已建立聯防聯控機制,在插花地帶可開展聯合執法;由葛店投建的葛華污水處理廠三期投用,每天可處理來自華容的污水5000噸;兩地居民憑卡借圖書、逛公園、進博物館享受“同城待遇”……
從“各自為政”到“共謀共享”,還可避免重復建設和公共資源浪費。去年,武漢地鐵11號線三期開通直達葛店南站,武鄂交通同網加速推進。華容區計劃修建一個綜合交通樞紐,但最終擱置。
原來,葛店開發區稍早已公布要以葛店南站為核心建設高鐵、客運、軌道于一體的葛店綜合交通樞紐。華容區及時調整思路,將重點工作轉移到公共交通的延伸上。
今年初,華容區新開通一條廟嶺至葛店南站的206公交,已惠及兩地10余萬人次居民出行。目前,葛華兩地先后投運2路公交線,還新增客運線路臨江直達葛店南站,兩地實現了與武漢軌道交通網絡無縫對接、零距離換乘,基本形成“1小時跑遍武漢、30分鐘覆蓋光谷”通勤圈。
“要打破一畝三分地的固化思維,將民生成果由‘獨享’轉變為‘分享’‘共享’。”葛店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高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