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三局自主研發、全球首創的“空中造樓機”。
今年5月,湖北省智能建造工作座談會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丁烈云等政企學研代表共話湖北建筑科技創新。
武漢建工科技中心不僅是魯班獎工程,也獲評了行業最高等級的綠色建筑三星評價,是湖北首個綠色建筑創新獎獲獎項目。
漢陽市政建設集團承建的中南科研設計中心項目,推廣應用了住建部建筑業10項新技術中的九大項42小項。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吨泄仓醒腙P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及湖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
2021年以來,湖北在全國率先組建成立了綠色建造、智能建造、品質建造(以下統稱“三個建造”)科技創新聯合體,產學研互動,產業鏈上下游聯動,“聯”“創”并舉,著力打造建筑科技創新高地。
建筑科技創新正當其時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擺在黨和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謀劃科技創新工作。今年6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省武漢市考察時再次強調,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明確提出打造全國科技創新高地。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錨定科技強省目標,把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進建材建筑等傳統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轉型升級。
我國是建筑業大國,湖北省是建筑業大省。數據統計顯示,2021年全國建筑業總產值達到了29.3萬億元,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地位穩固。
然而億歐智庫發布的《2022中國建筑行業數字化轉型研究報告》指出我國建筑行業的數字化程度較低,僅高于農牧業。建筑施工粉塵、噪音等環境污染不小,施工管理和建造過程仍然較為粗放。建筑水平離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要求仍然有差距。建筑業轉型升級,綠色、智能、高品質的建造方式和建造成果,是民之所盼,也是大勢所趨。
縱觀湖北,建筑業總產值多年來穩居中部第一、全國前三(2020年、2021年受疫情影響排名全國第四),2022年有望跨越2萬億大關,相關從業人數超200萬人。湖北建筑軍團揚名海內外,實力不容小覷。此外,湖北坐擁豐富的科教資源、人才資源。建設世界建造強國,助力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建筑業堅持創新驅動、轉型發展責無旁貸。
2021年以來,在省住建廳指導下,省科技節能辦積極推動,湖北在全國率先組建成立了綠色建造、智能建造、品質建造科技創新聯合體。
“三個建造”科技創新聯合體以武漢市漢陽市政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武漢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分別牽頭,武漢市城鄉建設局、襄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宜昌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建筑設計院、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政企學共計50家成員單位參與。
“三個建造”科技創新聯合體成立一年多以來,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需求導向,重點突破;開放融合與協同創新。搭建科技創新協作平臺,開展現場觀摩、經驗交流總結,推動“三個建造”關鍵技術聯合攻關與示范應用,增強建設科技創新策源能力,著力促進建筑業高質量發展。
技術、項目、機制探索“多頭并進”
“數據是第五項生產要素,在建筑施工中必須高度重視?!薄敖ㄖI科技創新我認為要做到改善施工環境、降低成本、提高安全和提升品質……”近日,一場建筑業科技創新“頭腦風暴”交流會在武漢博宏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舉行。暢所欲言,每次都有新收獲。與會產學研代表紛紛表示,這樣深入地交流很受益。
湖北省在全國率先制定并印發了《綠色建造智能建造品質建造科技創新聯合體工作實施方案》。方案明確提出科技創新聯合體由創新能力突出的優勢施工單位牽頭,行業主管部門緊密參與,將高等院校和省內優秀建設、設計、施工單位及產業鏈上下游相關企業有效組織起來,構建密切協作、協同攻關、共創共享的科技創新格局。
從赴京觀摩中建三局智能安保產業基地項目和雄安城市規劃館,到參加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中國建筑科學大會等,還有眾多技術交流、座談講座讓聯合體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不斷加深著成員單位對科技創新的認識。
月月有活動、環環有部署、次次有亮點。截至目前,“三個建造”科技創新聯合體目前共有成員單位50家,確定兩批試點示范項目共77個。聯合體組建以來,各成員單位踴躍參與,已相繼承辦24次不同規模和主題的活動。
在行業技術推廣、科技攻關方面,聯合體先后發布了《綠色建造設計施工技術手冊(1.0版)》《智能建造技術手冊(1.0版)》,立足現有技術基礎,專業覆蓋全面,具備普適性,可復制、可推廣性。《品質建造實施手冊(1.0版)》已完成并通過專家評審。
聯合體牽頭單位積極組織成員單位申報科研項目。當前,我省《綠色建造設計與施工技術評價體系研究》《新建商業服務業設施項目(中南科研設計中心)》《基于深度對抗學習的智能生成式建筑結構設計方法研究》等11個科研項目均已獲住建部審批立項。
“聯”“創”并舉激發行業活力
移動式隔音降噪棚,將混凝土攪拌車現場噪音降低20分貝;基坑上方的防塵天幕,可以隨時噴淋除塵;裝配式道路,在項目完工后可拖走重復使用……漢陽區的中南科研設計中心建設項目,綠色建造創新技術讓人大開眼界。
作為綠色建造科技創新聯合體牽頭單位、省百強企業,漢陽市政積極深入開展綠色建造相關的技術課題攻關,籌劃企業內部課題立項開展相關研究,包括大摻量再生瀝青、再生集料、盾構渣土、湖泊底泥等建筑垃圾綠色資源化利用,以及高層建筑建造體系等。這是聯合體企業活力得到激發的一個縮影。
當前,聯合體工作機制基本建立、交流活動廣泛開展、創新成果初步顯現。據不完全統計,僅綠色建造成員單位2021年便獲得相關專利70項,完成工法13項,制定標準規范5項,發表論文7篇,QC成果獲獎10項。全省城鎮居民新建民用建筑已全部執行我省《綠色建筑設計與工程驗收標準》。2021年以來,我省獲評綠色建筑星級標識項目221個,總建筑面積達2236萬平方米。
“圖文并茂,還附上了視頻二維碼、工藝流程、技術指標等,指導性強,可操作性強!”來自長安建設、廣盛建設等企業代表對已發布的綠色建造、智能建造施工技術手冊給予肯定,紛紛表示加大相關技術應用力度。翻開《智能建造技術手冊(1.0版)》,120項智能建造技術根據BIM施工技術、智能裝備、環境管理等分門別類,每一大類又分別細化為常規項、推薦項和創新項?!白尶萍紕撔虏辉偈谴笃髽I的事,推動大中小企業都能參與創新實踐中來,各取所需?!眮碜圆糠值貐^城建局負責人評價。
行業龍頭企業、中建三局提出建設“7+1+N+3”的“三局智造”體系,并在公司內部完成了智能建造科技創新聯合體課題立項,為探索行業前沿提供了制度和資源保障。以《智能建造技術手冊(1.0版)》為例,目前相關技術已在中建三局一公司的云景山醫院、光谷總部中心等十余個項目試點應用,為項目智能建造提供了統一可實施的準則。
而作為全國首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企業之一,武漢建工集團始終堅持以品質為導向,創新為引領,強化設計施工深度融合。例如企業在建的武漢兒童醫院婦幼綜合大樓項目,采用自保溫精確砌塊及薄抹灰、機電工程BIM高效綜合應用等20余項技術,質量目標再次直指魯班獎。在聯合體示范項目——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萬家湖16MD、19R2地塊項目(武建悅享湖璟)建設中,通過設計優化建筑布局,減少戶型產品子項,采用全剪外墻、鋁合金模板、二次結構一體化施工、外墻保溫裝飾一體板等一系列技術,提高設計施工標準化程度,有效提升項目實施水平和工程品質。
同樣作為行業領軍企業的中建八局于1993年進入武漢市場,在湖北省、武漢市承攬項目近百余項。作為企業區域總部、中建八局中南建設有限公司積極參與“三個建造”科技創新聯合體工作。企業在《綠色建造設計施工技術手冊(1.0版)》中主編了綠色施工通用篇的施工機械、設備、環境保護等重點內容,貢獻了央企智慧。企業所承建的重點工程、襄陽全民體育運動中心項目充分結合《綠色建造關鍵技術推廣目錄》,吸納采用了47項綠色施工技術以及多項四新技術,在“五節一環?!狈矫嫒〉昧艘欢ǖ慕洕蜕鐣б妫苿恿司G色施工理念在公司內的全范圍開展。
“聯”出實效,“創”出成果,不只是建筑施工企業。作為聯合體骨干單位,深耕建筑行業信息化領域20余年的廣聯達公司積極參與聯合體工作,貢獻智慧建造經驗與力量。據悉,企業著手打造湖北專版的BIM+智慧工地數據決策系統平臺。平臺將按照聯合體發布的“三個建造”技術手冊的梳理系統模塊,并加入碳排放計算的數據,打造湖北特色的項目數字化決策系統。廣聯達基于BIM和數字化的智慧工地管理系統、施工企業項目精細化管理和智慧工地服務管理平臺分別從具體項目、施工企業、行業管理三個維度,形成了不同的解決方案和平臺系統,目前已在省內多地推廣應用。
湖北軍團接續攀登科技高峰
“聯”出成效,再“創”高地。湖北建筑業軍團群星璀璨,接續攀登科技高峰,成績斐然。
如今,在武漢中心城區最大裝配式還建房項目硚口易家墩工地上,一臺臺“住宅造樓機”拔節向上、你追我趕。
“住宅造樓機”由大國重器“空中造樓機”演變而來?!翱罩性鞓菣C”全稱“超高層建筑智能建造一體化裝備平臺”,由在鄂央企中建三局首創,技術全球領先,不僅讓工人在數百米高空能安全作業如履平地,也讓“三天一層樓”能復制推廣,為“中國速度”代言。經過近20年的發展,這一“大國重器”正向構配件輕量化、標準化,多元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如今,可建造普通高層住宅建筑的“住宅造樓機”,還有造墩機、造塔機等正在一個個細分領域突破發展,勇闖技術“無人區”。
不只是“空中造樓機”系列,高海拔增壓補氧模塊化建筑群(零海拔屋)、5G+無人駕駛塔機、單塔多籠循環運行施工電梯,眾多“三局造”“湖北造”持續引領著行業發展。
在建筑業數字化實踐領域,湖北同樣不遑多讓。以鄂州機場為代表的重大工程采用全過程BIM(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指導施工,在電腦端模型構件數量近億個,受到業內外關注。
武漢市江夏區的武漢新一代天氣雷達項目(氣象塔)近期“喜封金頂”,更是成為一座跨時代的建筑——其設計、施工打破了建筑業千百年來的傳統,沒有用一張紙質圖紙。中南建筑設計院原創的國內首個建筑工程PLM(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平臺成功應用,帶來了行業歷史性變化,成為數字建造領域的又一大突破。
堅持綠色建造、智能建造與品質建造。越來越多的標桿項目花落荊楚。
剛剛投入使用的漢陽市政建設大廈推廣應用了建筑業10項新技術中的9大項34子項,綠色建造施工技術達到了101項,包括場地布置、施工機械、主體結構、裝修工程、機電工程、拆除工程等建設全過程,成為同行觀摩“??汀薄?/p>
武漢建工科技中心不僅是魯班獎工程,也獲評了行業最高等級的綠色建筑三星評價,是湖北首個綠色建筑創新獎獲獎項目。工程積極探索從投資、設計、施工到運維的項目全過程管理工程總承包建造模式,研究建筑企業的轉型升級與發展方向。來自全國百余名魯班獎專家曾集中觀摩了武漢建工科技中心,給予高度評價:達成了“設計優秀、技術先進、質量優良、管理高效、綠色環保、創新豐富、效益顯著、社會滿意”的高品質建造目標。
中國工程院院士丁烈云曾參加聯合體觀摩活動并表示,我省智能建造、新型建筑工業化、建造技術創新和模式的創新受到主管部門重視,而且作出了非常大的努力。湖北建筑業行業企業把握科技發展歷史機遇,正在為加快轉型升級積極行動?!霸诖蠹夜餐ο?,智能建造成果是顯著的?!?/p>
聯合創新價值不斷延伸拓展
千川江海闊,風好正揚帆。2022年,聯合體不斷探索發展模式,“朋友圈”進一步擴大。上半年,在省住建廳組織協調下,華中科技大學、中信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武漢萬科、美好置業等聯合體成員單位,聯合人民銀行武漢分行、建設銀行湖北分行、湖北省銀保監局等金融機構單位,成立了綠色金融支持綠色建筑與綠色建材發展政策研究課題組,整合資源、加強合作。一批具體措施出臺在即,將實質性推動綠色金融支持綠色建筑產業。
受省級層面工作模式啟發,今年4月,宜昌市還組建了區域性的創新建造、精益建造、綠色建造、智慧建造四個建造聯合體,旨在全面打造“宜昌建造”品牌,建設高品質工程。
……
“綠色建造是一種可持續的建造理念;智能建造是一種先進的、符合時代需求的建造方式;品質建造是我們一如既往追求的建筑追求。三者互為過程與結果,相互成就、也要強強聯合?!睒I內人士評價。
當前,在“三個建造”技術手冊、關鍵適用技術清單等科技成果的基礎上,省住建廳指導“三個建造”科技創新聯合體融合發展。我省已在企業申報的基礎上確定“光谷科學島科創中心項目”等16個項目開展“三個建造”科技創新融合試點,并發布了一批聯合攻關技術清單。“綠色建造智能建造品質建造關鍵適用技術(第一批)”已經發布,進一步推進新技術、新模式在行業的推廣應用。進一步打通創新鏈與產業鏈。
“三個建造”科技創新聯合體正積極對接華中科技大學牽頭的國家數字建造技術創新中心,實現省級平臺與國家平臺的協同發展。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今年以來,我省已先后啟動了先進低碳冶金等六大產業技術創新聯合體。“組團”出擊、馬力全開,加速推動相關領域科技資源整合、高端人才集聚和創新效能提升是共同愿景。
作為建筑業大省,湖北“三個建造”科技創新聯合體持續探索行業前沿,必將為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加快“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作出應有的貢獻。(董文斌 劉柯 丁沙 洪苑乾 杜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