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評論員 余姝滿
近日,我省出臺《湖北省容錯糾錯工作辦法(試行)》,該辦法界定了容錯界限,劃出容錯邊界底線,容錯情形更細化更精準,進一步推動營造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保護好“容”的空間,就是保護干事創業的信心和底氣?,F實中,有些干部敢闖敢干、敢作敢為,但是創新實踐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或失誤。該辦法中明確了“因政策界限不明確、缺乏經驗、先行先試”“因著眼提高效率、方便基層,推進機制和模式創新”“在處置突發性事件或者執行急難險重任務中”等8種可容錯的情形,為黨員干部提供了“試錯空間”,鼓勵干事創業者能夠卸下思想包袱,放開手腳加油干。
容錯糾錯,也是為了讓不作為慢作為沒有生存空間。隨著全面從嚴治黨的強力推進,部分黨員干部滋生了“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自保”心態、“不求過得硬、只求過得去”的“差不多”想法,還奉行“不做事就不出錯”的“求穩”工作方式。該辦法破解了“容什么、如何容、不敢容”等難題,就是最大程度把擔當者、實干者用起來、調動起來,讓“躺平者”沒出路、“庸懶散怠”的作風沒有土壤。
容錯糾錯不是“擋箭牌”,必須守住“嚴”的邊界。不能打著“改革創新”的口號,就不切實際、不加論證,草率行事、隨意為之,搞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等,甚至走上違法違紀之路。容錯糾錯不是“容而不糾”,而是容糾并舉,寬嚴相濟。緊跟新問題、新情況,一步步探索、一點點完善,切實鼓勵大膽探索者,寬容改革失誤者,鞭策改革滯后者,匯聚起敢于擔當、推動進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