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晚報4月5日訊5日是清明小長假的第一天,武漢市新洲區迎來市民祭掃高峰的同時,也迎來一場嚴峻的考驗——“祭祀禁塑”。
塑料花等塑料祭祀品因顏色鮮艷、保存時間長,成為近年流行的祭掃用品。但塑料祭祀品污染環境,難以降解,破壞土壤;還會形成塑料垃圾,直接妨害環境。
今年1月,新洲區出臺相關規定,從2月1日起,在全區禁止使用塑料花等不易降解祭祀品,在全市率先向不易降解祭祀品說“不”。 清明祭掃高峰來臨,“祭祀禁塑”的情況如何?記者5日在新洲區探訪。
邾城街批發街上,祭祀品批發商店門口擺滿新鮮的菊花、玫瑰、百合等鮮花,商戶們正忙著將鮮花進行修剪、包扎成祭祀捧花或者花籃,從附近趕來批發的小商販忙著將已經包扎好的鮮花裝車,準備運回自己店子出售……
一家祭祀品商店老板告訴長江日報記者,區里禁止銷售、使用塑料祭品,他們商店今年沒有購進一分錢的塑料祭品。
家住邾城街東城尚品的王奶奶來批發街買祭祀品,買了兩束菊花,花了30元。她給“禁塑”點贊:“鮮花雖然比塑料花貴一點,但好看多了,還時尚環保!”
在新洲九龍宮陵園門口,十多個志愿者、保安人員分站園門兩邊,一邊疏導進出車輛和祭祀市民,一邊對手持塑料花的市民進行勸導。陵園方面還準備了數千束菊花,供市民置換。陵園墓地上,擺的全是鮮花。
新洲區民政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高峰祭掃期,新洲各陵園每天準備3000束菊花供市民置換。“祭掃市民都還是蠻支持,也樂意置換。”萬福凈土陵園工作人員高行介紹。
據悉,清明節前,新洲區還發動各村(社區)、陵園,組織清理銷毀公墓、墳地上往年留存下來的不易降解祭祀品。
市民購買鮮花祭掃。通訊員劉慧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