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勘查現場反復核查現場圖,檢察官鎖定真正的肇事車主
楚天都市報4月4日訊肇事嫌疑車輛因雨水沖刷早已沒有事故痕跡,而涉案車主李某始終辯解不知道有事發生,事實真相究竟如何?今日,記者從武漢市青山區檢察院獲悉,該院檢察官通過多番查證,揪出了真正的車主為羅某,李某只是其雇傭的實習司機。兩人釀成車禍最終雙雙獲刑。
2018年1月2日午夜,大雨過后的青山區青化路車輛來來往往,在武鋼C號門的西側路段一個人和一輛被碾壓變形的自行車靜靜地躺在那里。110接警后到達現場,被害人彭某已當場死亡,他身體遭受多輛車碾壓,附近卻沒有任何肇事車輛停留。
當公安機關完成調取監控視頻和事故車輛分析,最終聯系到肇事嫌疑車主的時候,已經是2018年1月3日中午,而此時肇事嫌疑車輛已經行駛400多公里到達X省Y市境內。在車主羅某、駕駛員李某微信定位幫助下民警于2018年1月3日15時最終找到肇事嫌疑車輛,但遺憾的是在雨水沖刷和車胎離心力的聯合作用下肇事嫌疑車輛上早已沒有半點事故痕跡。
同時,在公安機關偵查階段的訊問中,犯罪嫌疑人李某對于其涉嫌交通肇事罪采取既不認罪,也不否認的抵抗態度,并始終辯解不知有事故發生。
完成初步閱卷后,青山區檢察院檢察官助理肖凡面對互相缺乏關聯的眾多案件材料一時無從下手。沒辦法,就只有老辦法——“從案件中來,到案件中去”,通過尋找案件材料中蛛絲馬跡以求找出案件事實真相。
為確認犯罪嫌疑人李某的確到過案發現場,肖凡按照李某供述行車路線對其駕駛線路進行實地復勘,通過對李某的供述和實際路線對比,發現有多處重合點,以此肯定李某曾駕車經過事故現場。
視頻無法直觀看清案情的情況下,肖凡只能用視頻軟件一幀一幀的播放,一個三分鐘不到的視頻竟看了一個半小時。通過視頻可以確認在該事故嫌疑車輛經過后有陰影物倒地。
公安機關在偵辦該案中,鑒定材料就做了11份,由于鑒定材料內容過于專業,肖凡只能通過上網查定義,線下反復讀,針對其中一份司法鑒定意見書中從身前傷、死后傷入手,反復參考資料,確定了第一輛車的碾壓就足以造成被害人死亡。
嫌疑人李某的態度一直不明朗,反復說明可能車輛擦碰到了樹枝。反復核查現場復勘的照片及交警繪制現場圖,發現被害人所騎自行車及其遺體位于道路右側邊緣線0.9米內,且當時路段樹枝稀少不可能存在擦碰到樹枝的情況,極有可能在此時造成交通事故并導致被害人死亡。
最終,李某交待,真正車主羅某明知他還處于實習期而聘用其駕駛牽引掛車的貨車,最終釀成大禍。經審理,李某和羅某均犯下交通肇事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3個月、1年1個月,羅某不服提出上訴,該案二審維持原判。
責編:王家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