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網訊 近日,大型湖北花鼓戲《河西村的故事》全國巡演正式啟動,陸續在黃岡、武漢、鄭州、株洲、長沙、宜春、吉安7城上演好戲,以湖北戲曲之魂唱出“蝦農”故事,折射出改革開放40年間農村巨變之美。
《河西村的故事》由湖北省花鼓戲藝術研究院、湖北省藝術研究院聯合創作,國家一級演員、戲劇梅花獎得主胡新中、李春華和青年演員答沙、傅潛芬、吳珍珍、陳斌等聯袂演出。該戲以潛江“蝦稻共作”第一村熊口鎮趙腦村發展為原型,講述窮窩子河西村憑借“小龍蝦”變成美麗新農村背后,村里兩個家庭、兩代人之間長達數十年的恩怨情仇故事。
2月19日,《河西村的故事》在琴臺大劇院正式上演。將近兩個小時的演出,看起來講的是年輕一代的愛情故事,卻更是老一代人的命運糾葛,表演打破了舞臺空間的禁錮,“戲中戲”的方式讓劇情更具張力。戲里有鮮明的花鼓戲地方特色,還不時蹦出一些“撒狗糧”的網絡用語。讓現場的觀眾時而笑到捧腹,時而起身鼓掌,時而哭到崩潰。
主演傅潛芬剛生完孩子不久,就踏入了排練場。如今她依然在媽媽和演員的身份中無縫切換,每天在哪里演出,就把孩子帶到哪里:“沒辦法,平時我是邊排練邊帶孩子,但是一上臺,我就馬上把自己清空,把每一場都當作第一次登臺。”
“從去年夏天的彩排開始,每次演出前我對自己的要求就是,比上次更好。在這次巡演期間,這臺戲還會經歷一次大的刪改和調整,大家都期盼這部戲能更好、表演能更豐滿。”花鼓戲名家、主演胡新中介紹,今年5月,他們帶戲將登上第12屆中國藝術節,角逐第16屆文華獎。
湖北花鼓戲習稱“花鼓子”,是明末以后在三棒鼓、踩高蹺、采蓮船等民間演唱形式上不斷吸收其他劇種的劇目、聲腔和表演逐漸發展起來的一種鄉土戲曲。其唱腔悠揚、甜美、悅耳;表演既展現了豐富多彩的湖鄉生活和湖鄉風貌,又具有濃郁的民間生活氣息。目前,湖北花鼓戲共有197出劇目。(大楚網 黃奕璟 通訊員 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