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主任,您還記得我們嗎?13年前我老伴命懸一線沒錢手術,您的一聲‘救命重要’為我們一家換來了幸福生活。”10日上午,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神經外科9樓病房,天津患者李士茹老伴劉金泉緊握著劉睽教授的手,眼眶發紅地說。
談話中得知,劉金泉和李士茹坐了13個小時的火車抵達武漢,只為給劉睽教授送上一面致謝錦旗,好讓自己有生之年不留遺憾。
13年前突發癲癇沒錢手術要放棄 醫生:救命重要
2005年10月,50歲的李士茹因突發癲癇、意識不清被家人送往天津環湖醫院神經外科搶救,檢查發現她因膠質瘤引發癲癇,需要馬上手術,否則會危及生命,手術費大約5萬元。
劉金泉回憶說,我們是普通的工薪階層,入院時交的3400元門檻費很快用光,家里實在拿不出錢了,決定不手術了。當管床醫生跟劉睽主任說我們沒錢時,劉主任說“救命重要”。當時,我眼淚奪眶而出,視劉主任為恩人。
隨后,劉暌主任成功為李士茹做了開顱腫瘤切除手術,術后病檢結果顯示,李士茹為混合性星形細胞瘤加少突膠質細胞瘤(WHOⅡ級),偏惡性,術后恢復良好。手術后,劉金泉想盡一切辦法,東拼西湊交上了手術費。隨后一段時間,李士茹定期找劉主任復查,情況良好。
多方打聽救命恩人下落
13年間,劉金泉和李士茹這個小家庭雖幾經波折,但有驚無險,當年14歲的兒子也長大成人,在上海穩定下來。歲月流逝,“救命重要”這幾個字經常回響在年近63歲的劉金泉耳邊。為了不讓自己有生之年留下遺憾,他萌生了當面感謝老伴救命恩人的念頭。
劉金泉說,找劉主任“費了老大勁”。今年上半年,他多次往返于天津環湖醫院、天津市人民醫院、天津464空軍醫院。老伴之前做手術、復查的醫院他都跑了個遍,沒有打聽到劉暌主任的下落。今年9月的一天,他無意中翻看老伴的病歷資料時,驚喜地發現,一個破舊發黃的筆記本上,記錄了劉主任的電話號碼。他試著給劉主任發了一條短信:“您是在環湖醫院的劉主任嗎,我是您13年前的病人家屬劉金泉,您還記得嗎?”
令劉金泉沒想到的是,他收到了劉主任的回復,得知劉主任已調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神經外科工作。
來自千里之外的錦旗
劉金泉當即決定要來武漢,他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在上海工作的兒子聽,兒子非常支持,說:“我們不能忘了劉主任的恩情,他給了媽媽一條生命,讓我開門有媽媽。”
劉金泉和老伴登上了Z238次列車,從早上7:58分到晚上20:59分,歷時13個小時抵達武昌站。10日上午10點30分,老兩口帶著跨越2000多里路錦旗來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如愿以償地見到了劉睽主任。
兩位老人哽咽著述說,是劉教授當年的一顆善良的心,勇于擔當,挽救了她一家。劉暌教授仔細閱讀李世茹手中的資料,看著當年自己手寫的門診病歷、手術記錄,看著兩位老人不遠千里只為送一面錦旗,眼中閃爍著感動的淚光。(陳晨 通訊員 楊麗麗 吳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