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媒體融合發展趨勢強勁,新聞傳媒類重點產業、文化創意產業、新興文化產業創新發展,急需大量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如何實現高校新聞傳播類人才培養與業界人才需求的無縫對接?12月7日下午,一場主題為“融媒時代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的高峰論壇在湖北大學舉辦,來自新華社湖北分社、楚天都市報、長江云、長江網、騰訊大楚等11家湖北各類媒體的嘉賓,與湖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們共同探討融媒時代的人才培養方向。
論壇開始前,湖北大學校黨委副書記候勇代表校方,向與會嘉賓介紹了該校新聞傳播學院的辦學歷程和教學成果,對到會嘉賓表示歡迎和感謝。論壇由該校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博導廖聲武教授主持。在論壇討論環節,新華社湖北分社常務副總編輯周甲祿認為,新華社幾年前已推出機器人寫作的“快筆小新”,現在連短視頻制作也實現了電腦自動制作,那么有血有肉的新聞生產者還能做什么?能做的是思想、觀點的表達和對輿論方向的掌握。楚天都市報新媒體部主任蘇爭說,對于當前媒體形式需要辯證的看待,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媒體行業對人才的需求更大、提供的崗位也更多,無論是從事哪種類型的媒體工作,都要打好新聞基本功,他建議年輕人能將30歲之前的時間留給傳統媒體,接受系統的、專業、規范的新聞業務能力訓練。
武漢新媒體協會副會長海勝華提出,新聞傳播從業人員需要有3方面的能力,內容能力、技術能力、運營能力。長江網總編輯楊文平談到了“變與不變”,變化的是生產和形式,不變的是對新聞的政治素質、業務能力和工作作風的要求。湖北廣電長江云副總編輯曹曦晴從多個維度對新聞人才的綜合素質培養給出了建議。湖北廣電編辦主任徐開元、武漢廣電新聞綜合頻道總制片人宋志雄、騰訊大楚副總編輯、新聞總監談海亮、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宣傳部部長杜巍巍、武漢銳特展覽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蓋春雷、湖北聯投傳媒副總監、湖北省廣告協會副秘書長袁黎等媒體嘉賓分別結合各自單位的業務特色,對高校新聞人才培養的模式提出了中肯、實用的建議。
在聽取完業界嘉賓們的發言和建議后,湖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廣告系主任余艷波從技術革命與媒介形態,傳播系主任黎明從理論學習與新聞實踐的關系角度分別發表了意見。
最后,湖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廖聲武教授做了總結發言,他說,此次論壇的成功舉辦,為高校新聞傳播專業的人才培養提供了諸多實際建議,對促進新聞傳播專業教學改革、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帶來了業界前沿信息。(騰訊大楚 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