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革命研制武器彈藥,多次負傷,失去了左手、左眼,仍然奮斗在一線,吳運鐸的事跡太感人了”,10月17日,新洲區第21期區管干部進修班學員,到武漢市現場教學基地——蔡甸野戰國防園和星光村集團,接受國防教育,學習基層黨建先進經驗,在參觀我軍兵工專家吳運鐸的紀念館時,大家被吳運鐸的事跡深深震撼。
當天,在蔡甸野戰國防園,40多名學員與新洲區委黨校教職工一起,參觀了坦克、大炮、戰斗機等實物,參觀了蔡甸區革命歷史展、吳運鐸紀念館,聆聽了國防知識講解。其中,祖籍蔡甸的我軍兵工專家吳運鐸的事跡,讓大家由衷敬佩和感動。
吳運鐸1938年參加新四軍,歷任新四軍淮南根據地子彈廠廠長、中南兵工局副局長、機械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五機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等職,1991年在北京病逝。他是新四軍兵工事業的創建者和新中國兵器工業的開拓者。
吳運鐸紀念館展陳的資料顯示,革命戰爭時期,在條件十分簡陋的情況下,吳運鐸主持研制出殺傷力很強的槍榴筒,參與設計制造37毫米平射炮和以及定時、踏火等各種地雷,在抗日戰場上發揮了提高部隊火力、消滅敵人的重要作用。建國后,他主持無后坐力炮、高射炮、迫擊炮等多項課題研究。在研制和生產武器彈藥中,他多次負傷,失去了左眼、左手,右腿致殘,歷經20多次手術,身上殘留有幾十處彈片,仍然堅持奮戰在一線。他說,“只要我活著一天,我一定為黨為人民工作一天”。吳運鐸被譽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吳運鐸撰寫的自傳《把一切獻給黨》,鼓舞了一代代青年人。2009年,吳運鐸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之一 。
參觀英雄的先進事跡,進修班學員紛紛表示,吳運鐸的事跡值得大家永遠敬仰,吳運鐸的精神值得大家永久學習,這次參觀,是一次極好的黨性教育。
當天,進修班學員還考察了全國文明村——蔡甸區星光村,了解學習了該村基層黨建工作先進經驗。
2007年起,能人企業家左少平被請回擔任星光村黨委書記,通過全面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大力發展工業和房地產等產業,星光村村集體從賬面資金僅5000元,發展到如今集體資產達20多億元,變化翻天覆地。村民們享受了良好的福利,統一住進了別墅式洋房或舒適的高層樓房,教育、醫療等費用以及水、電、天然氣、物業等費用全免。(通訊員 程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