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消化內科、麻醉科等多學科協作,通過消化內鏡ERCP技術,僅用25分鐘就成功為一位百歲老人取凈大量膽管結石。
來自河南的王奶奶今年已經100歲了,平素身體不錯,很少生病。可自從半年前查出患膽管結石、膽管炎以來,老人的身體狀況卻是每況愈下。9月30日,老人再次因膽管發炎導致反復高熱、惡心嘔吐,住進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老年病科。
經過積極的抗感染治療,王奶奶的炎癥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膽管結石取不取卻是家屬和醫生必須面對的問題。傳統的開放手術對王奶奶這樣的老人是個巨大考驗,術后能否順利恢復是一個大問題,但如果放任結石不管的話,頻繁發作的膽管炎可能導致全身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經過與患者家屬的溝通后,醫患雙方達成共識,決定為老人的健康長壽“冒一次險”——采取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RCP),即內鏡經口進入,通過人體自然腔道,以不開刀的方式取出結石。
為保障手術順利安全,醫院成立了專門的治療小組,術前進行了細致充分的準備:詳細收集病人資料、進行全面體檢、仔細準備器械、做好心電監護及搶救藥品準備、研究確定最佳手術方案。
考慮到王奶奶年事已高,麻醉科主任夏中元教授親自為她實施了清醒鎮靜麻醉。隨后,消化內科ERCP專家鄧濤教授團隊為老人實施ERCP手術。術中插管成功后,造影發現多個大小不等的結石充滿膽總管,在麻醉醫生、內鏡護士的完美配合下,鄧濤教授成功取出多個膽總管結石。順利安放好引流管道后,手術圓滿結束,用時僅25分鐘。
術后鄧濤教授告訴記者,這臺手術主要難點在王奶奶已經百歲高齡,身體無法耐受長時間麻醉,要求一個“快”字,術中不能浪費時間走彎路,要迅速找準位置,迅速清理結石。據了解,此前該院消化內科與麻醉科精密配合,已有較多的高齡患者ERCP經驗,但為百歲老人實施ERCP及膽管取石,也創下該院ERCP患者年齡之最。
鄧濤教授介紹,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RCP)是國際公認的胰膽管疾病診斷的金標準,同時,在ERCP基礎上開展的括約肌切開、胰膽管取石、胰膽管支架置入等微創治療,是目前治療胰膽管疾病首選方法,該院消化內科開展ERCP已超過20年,技術成熟,讓部分患者可以免去開刀的創傷,有胰膽管結石、胰膽管腫瘤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胰膽管梗阻均可考慮行ERCP治療,不開刀,創傷小,術后恢復快。(陳晨 通訊員 高婷 龔雨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