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人工呼吸法急救時每分鐘應該吹氣多少次?吹氣和按壓肺部怎樣配合?應該采用多大力量為宜?……10月11日下午,由青山區文明辦、區教育局和武漢市普仁醫院共同主辦的“青山區迎軍運急救培訓志愿服務進校園”活動啟動儀式在武鋼三中演播廳舉行。近200名師生共上“生命教育課”,接受了專業的心肺復蘇、溺水、燙傷、外傷緊急處理等急救知識培訓。其中,6名學生在專業醫生“監考”下進行了“心肺復蘇術”演練,當場領到了急救合格的結業證書。
此次急救培訓主講人、武漢市普仁醫院神經外科陳俊醫生介紹,發生心跳呼吸驟停后,如果能在“黃金4分鐘”內進行心肺復蘇,約有一半的患者能被救活;超過6分鐘,存活幾率僅為4%。學習正確的急救技能,及時有效的施救,關鍵時刻能夠挽救身邊人。
武漢市普仁醫院常務副院長李燁透露,在我國,掌握心肺復蘇急救知識的人群不足2%,與發達國家50%以上人群普及率相差甚遠。本次系列急救培訓主要是針對日常生產、生活環境下發生的危重急癥、意外傷害,向未成年人及廣大教師普及救護知識,使其掌握先進的基本救護理念與技能,成為“第一目擊者”,把握救命的“黃金時刻”,以便能在現場及時、有效地開展救護,從而達到挽救生命,減輕傷殘的目的。
“雙手十指相扣,掌根重疊,掌心翹起,緊貼胸膛”……陳俊醫生一遍遍強調動作要領,志愿者護士當場進行實操演示,通過這場生動的培訓課,武鋼三中高二學生魏萊很快學會了心肺復蘇術、骨折固定法、創傷止血及包扎等常用急救措施。“假如我以后遇到需要幫助的人,應該不會再緊張了。”魏萊笑著說。
培訓開始前還出現了一幕小插曲,陳俊醫生剛到學校時,一名高一男生上體育課打羽毛球時不小心摔倒手著地,疼得不能動彈,他上前查看后發現是手腕骨折,撥打120后,就地取材找了一本書,將受傷男生的手腕進行了固定。
武鋼三中校長程愛林介紹,作為一所知名高中,武鋼三中高度重視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救護知識為學生補上了很好的一課,受到了學生和老師的歡迎。
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學校屬于人員集中的場所,這次志愿者以武漢市舉辦“世界軍運會”為契機,普及“軍運常識”,開展志愿救護技能培訓,進一步增強學校老師和同學的救護意識和救護技能,提高了學校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青山區文明辦主任吳慧表示,2019年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將在我市舉辦,青山江灘將作為軍運會沙灘排球的賽場,青山區會繼續大力普及軍運知識,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培育文明風尚、弘揚時代新風、傳播文明理念、涵養市民素質,興起“迎軍運 講文明樹新風”治城育人活動熱潮,以良好的精神風貌和文明形象迎接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勝利舉辦。
據悉,本次活動結束后,由專業醫生和學校校醫組成的志愿者團隊將在一年時間內陸續走進全區50余所學校,為學生、家長和教師開展軍運會知識普及和急救知識培訓。(大楚網 張梅 通訊員 史威韡 攝影 張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