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旬女士出現黃疸,輾轉求醫未明原因,最終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查出原來是患了一種會分泌“果凍”的腫瘤。
58歲的于女士(化姓)來自團風。她在30年前患膽結石做了膽囊切除手術。近兩年她常感精神不佳,沒查出原因。上月,在家帶孫子的她突然發起了高燒,先以為是感冒,在診所打了幾天針,不見好轉,眼珠和臉上皮膚卻都變黃了,還出現腹痛。在當地醫院住院一周仍未查出病因。本月初,經當地醫生介紹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肝膽胰外科找江平副主任醫師尋求幫助。
江平副主任醫師仔細查看患者的腹部CT和核磁共振影像資料,發現其肝內外膽管擴張,懷疑其左肝內膽管內可能長了東西,建議患者做ERCP(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檢查)進一步查明原因。
經ERCP檢查發現,患者的十二指腸壁膽管進入腸管處開了一個1.5厘米的洞口,從里面流出大量果凍樣的物質。江平憑著豐富的臨床經驗,結合影像學檢查判斷患者很可能是長了一種比較少見的粘液性腫瘤,這種腫瘤以分泌大量粘液為特征,由于分泌物流動性很差,導致患者的膽管被堵塞,若再發展下去將危及生命。
上周,經科室討論后,江平在腹腔鏡下為患者實施手術成功切除肝臟腫瘤,術中運用膽道鏡對殘余肝膽管進行檢查,確認病灶完全清除干凈。術后病理檢查證實了醫生的診斷。
昨日,恢復良好的于女士順利出院。(陳晨 通訊員 陳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