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融媒體9月23日訊(記者楊佳峰)李德威生前在北京友誼醫院血液科住院2個月,病房里依然工作勤奮。同一病房病友陳先生及愛人并不知道他每天忙什么,只知道他每天在病床上敲鍵盤,“現在終于明白他在生命的最后時刻都在做什么,感人肺腑!”
病友陳先生告訴長江日報記者:他住一病區1號床,李德威住2號床,病房就他們兩張床。當時只知道他是個教授,瘦骨嶙峋,氣質儒雅,總打電話說些聽不懂的學術術語,半臥著用筆記本電腦做記錄,現在終于知道為什么了。“很感動,很難過,很惋惜!”
陳先生愛人廖哲回憶,開始他們并不知道這位病友是什么人,直到前幾天打開熟人發來的李德威事跡鏈接,看到李德威愛人悲痛欲絕的樣子,瞬間震驚,直接淚目。“居然是他,完全沒想到是他,真的沒想到會這樣,更沒想到那么快。天妒英才!”
廖哲探病時見過幾次李德威。她回憶:初見他時,他正坐在病床上,很瘦,腰板挺得筆直,大概因為骨頭疼,護工大叔在給他按摩。他眼神柔和,目光清明,語速不急不緩,有些仙風道骨的味道。他少言寡語,偶爾開口說話也極其溫和。
第二次見他,他更加虛弱,很少起身。跟他愛人聊起才知道他是教授,因為太累病倒了。他總是悄無聲息地躺著,最大的動靜就是偶爾用氣若游絲的聲音同人通電話,講的都是學術問題,語氣里充滿了激情和希冀,也許這是他最開心的時候。大部分時候,他半躺著,雙腿弓著架起筆記本電腦在那敲打鍵盤。“我當時只以為他在看些新聞轉移注意力緩解痛苦,現在我終于明白他在生命的最后時刻都在做什么,感人肺腑!”
廖哲在微博中寫道:一個中午沒睡著,心里很難受。一個為中國崛起嘔心瀝血的科學家,一生默默耕耘籍籍無名,直至死去才為大家所知。在危難時,我們總是想著自己和親友,而他卻想著國家的未來,這種境界是永遠無法企及的。他是帶著深深的遺憾走的,希望能早日研發成功,以慰他在天之靈!